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
2020-04-14 13:44: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

  二、全文提要:

  忆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五九年二月) 陈毅

  从1934年9、10月间红军主力长征,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这为时约有三年的期间,留在南方各苏区的红军部队和苏区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这段斗争,通常叫做三年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争是从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的。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由于当时的教条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没有重视中央苏区实际斗争经验,机械搬运教条,拒绝了毛主席的正确方针,而遭致了惨痛的失败,最后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

  朱德、吴玉章致李根源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信 李希泌

  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在一九四○年九月下旬曾写信给我父亲李根源谈到百团大战的问题。我父亲于一九三八年从西安回到昆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不断将《解放月刊》寄给我父亲,这两封信也是从西安寄来的。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三周年纪念日写了《“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五绝句寄慰前敌将帅诸公》,发表在重庆《大公报》上。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看到了我父亲的诗后,分别和诗五首,与信一并给我父亲。我父亲在编《永昌府文微》中保存了这些极珍贵的史料。现加注发表。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状 刘大年

  1979年10月中旬至1980年1月上旬我应聘至东京大学讲学。日本历史学界的朋友一再要我讲讲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状。这是在中国研究所、早稻田大学、法政大学、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等处讲演、座谈发言的一个稿子。各次讲的内容侧重点和详略不一样,时间均在1979年12月下旬以前。《中国研究月报》决定用日文发表,我从头整理了一下。其中一些具体情况对国内读者并无意义,但国外研究者特别关心这些情况。此次刊载,只作了个别删节、订正,其他照旧。

  关于党史研究中的问题 丁守和 方孔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几十年的艰难困苦和曲折复杂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正确地宣传党的斗争历史,科学地研究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教育人民和子孙后代继承党的革命传统,鼓舞我们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都有重要的意义。

  多年以来,党史这个领域是受彬彪、“四人帮”和他们那个顾问破坏的重灾区。

  关于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及其转化问题 宋士堂 李德茂

  多年来,在思想理论界,盛行着一种说法: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的真正动力;或阶级斗争始终是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否是“唯一”的问题,我们已经写过文章,回答是否定的,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多种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推动前进的。对此,本文不再赘述。但是,还有些重大理论问题,有必要把它们讨论清楚。问题之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究竟是什么?主要动力是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说阶级斗争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是否合乎历史实际?

  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的关系 张作耀

  六十年代,史学界曾就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当时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世界上没有被压迫者的宗教,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烟,它对农民战争只起破坏作用,它与农民战争的道路背道而驰;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烟的论述是就一般宗教而言的,农民战争利用的宗教不同,世界上有一种被压迫者的宗教,如拜上帝会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准备旧话重提,谈谈自己的意见。

  少年中国学会内部的斗争 李义彬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于一九一九年七月一日,距今已经六十余年了。这个五四时期的著名社团,成立伊始内部就出现了分化,自始至终贯穿着斗争。剖析它分化和斗争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经历的道路和那个时期内思想领域里的斗争。

  少年中国学会是在五四前夜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由一些对现状不满、主张社会改造的先进知识青年所组织的一个进步社团。

  试论孙中山的社会经济思想──关于民生主义的研究 张磊

  民生主义乃是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后提出的“社会革命”纲领,它成为三民主义体系中最能显示其所属阶级特性和所处时代特点的部份。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中交织着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首先,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地分解着封建主义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漩涡,从而,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便利条件。但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 汪 熙

  买办在中国近代史中是一个老资格的角色,作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出现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他们的活动历久不衰,不象洋务派到十九世纪末叶已近尾声;也不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仅仅是昙花一现。甚至到大陆解放后,买办出身的人,在台湾还身居高位──他们的存在和活动的时间是很长的。自从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接触以来,无论在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几乎在各个重要领域和地区都有买办活动的踪迹。

  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几个问题(续) 林金枝

  三、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8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闽、粤、沪等省市,也有一定的投资数量。究竟它在国民经济所处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如何呢?这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课题。

  (一) 华侨投资在中国民族资本中的地位

  由于手头材料的缺乏,无法说明近代华侨投资国内资本主义企业占整个民族资本的比重,这里仅能以上海为例作一比较。1934年有人估计,“上海国人资本经营之重要工厂、商社、银行的250所,其中资本约为三亿两,则至少有1/10为华侨投资”。这个数字(按:三千万两相当于四千万银元)与我们调查数字相差不远。

  魏源向西方学习问题的探讨──兼与侯外庐同志商榷 吕良海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大势有较大成就的著名学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明确地系统地提出了解外国、学习西方主张的杰出思想家。弄清楚他了解外国、学习西方所要实现的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反映出哪些人的要求,对认识中国近代史早期思想界的状况是有意义的。

  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二月出版的侯外庐同志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对魏源了解外国、学习西方的主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建国以来孙中山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概述 马庆忠 林飞鸾 黄永祥

  前 言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谋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战斗了一生。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并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中国人民,每年三月十二日和十一月十二日,孙中山的忌辰和诞辰,都隆重地举行纪念活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赞扬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和高贵品质,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他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关于孙中山与越飞会谈时间的探讨 潘荣 刘蜀永

  近年出版的若干近现代史书籍都记载说,苏俄代表越飞曾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和一九二三年一月前后两次到上海与孙中山会晤,并说明首次会见的时间为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如尚明轩同志所著《孙中山传》所附《孙中山年谱简编》载:孙中山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寓所与苏俄代表越飞会晤(李大钊、林伯渠、宋庆龄等在座),就当时远东局势和中国革命等问题进行了为时六天的商讨。随后,为避开英租界特务的侦察,又指派廖仲恺和苏俄代表详细会谈。”

  从一八六○年的北援问题看曾国藩集团 朱东安

  北援问题是曾国藩集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所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由咸丰皇帝向其征调援兵的一个谕旨引起的。这道谕旨把如何对待外国侵略的问题一下子提到他们面前,迫使他们不得不予以严肃考虑,并立刻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

  为了掠取更大的政治、经济特权,使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英、法两国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八六○年秋,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很快攻毁大沽炮台,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城下。

  宁调元生年考 杨光辉

  宁调元,字仙霞,又号太一。湖南省醴陵县人。辛亥革命前,他已是一位知名的革命者了。辛亥革命后,他参加二次革命,为黎元洪所杀。

  宁调元出生年代问题,学术界的说法不一。在我所见到的出版物中,就有三种。

  一、认为宁调元出生于一八八五年。见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近代诗选》。(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二、认为宁调元出生于一八八四年。见姜亮夫编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版)

  三、认为宁调元出生于一八七三年。(见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海》)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25 18:03: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