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4期
2020-05-05 10:01: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4期

  二、全文提要:

  近代中国农民的阶级属性问题 刘 耀

  一、问题的提出

  要使近代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富有成果,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需要弄清近代中国农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阶级,是农奴,是农村小资产阶级,还是农村无产阶级。因为这三种不同属性的农民,他们的情感、思想和性格都各自打上了自己的阶级烙印,由此决定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弄清楚近代中国农民的阶级属性,固然无法对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进行切合实际的阶级分析,就是对他们的各自不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也难以做出恰当的评价。

  建国以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 夏东元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历来人们对它的看法和评价就很不一致,甚至是完全对立。这段历史,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到旧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分化、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形成,关系到新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启蒙及其与旧的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交锋,关系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等等。因此,不管学者们对洋务运动是肯定还是否定,或是肯定与否定参半,作为历史学非着力研究不可。

  建国以来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述评 戚其章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十多年来,在国内史坛上,对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斐然可观。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下,学术争鸣空气空前活跃,对甲午战争研究提出了不少新课题,对一些老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甚至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突破。这预示着甲午战争研究即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关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中共中央扩大执委会 王学启

  十月中央扩大执委会是大革命怒潮兴起以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对于五卅以后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党的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过去,由于历史文献的困难,在中共党史论著中很少涉及这次会议。现在,这个历史文献的困难已经解决,根据会议文件和有关资料,开展对这次会议的研究和评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北伐时期的江西战场 龙秋初

  北伐战争是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新型的人民革命战争。它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下了光辉一页。北伐战争不仅直接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北洋余孽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把奉系军阀张作霖驱逐到黄河以北地区,而且深刻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基础,为中国革命后来的发展和胜利积累了丰富经验,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鲍罗廷在广东的几个问题 元邦建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驻中国的苏联顾问。他在中国渡过近四年期间,正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由于他在中国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国外研究他的人很多,国内研究他的人反而不多,对一些与鲍罗廷有关的重要问题,多取回避态度;对他的评价也历来有褒有贬,或是褒贬兼有。蒋永敬在台湾出版了他的著作《鲍罗廷与武汉政权》一书将鲍罗廷讲得一无是处。诚然,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应该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为主。

  关于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吴克斌

  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三年,即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开始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之间,国内革命阶级对反革命阶级的斗争,同时展现在三个不同类型的战场上。这三个战场中的第一个,是主力红军在万里长征途中的战场,这是主战场;第二个是正在恢复和发展中的隐蔽白区工作战场,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第三个是南方8省14个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争战场。这三个战场的革命力量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展开,有主有从,相互策应,有力地推动着中国革命由低潮步入高潮,由土地革命转向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张学良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常 城 何健沙

  现代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有原则有条件地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同志说:“如果我们党不知道在一定时期同中国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很难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结局。当我们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不能不想起张学良将军,他在推动这次“合作”时所建立的历史功绩和所表现出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是“特别使人怀念”的。

  论抗暴运动 沙健孙

  一九四七年五月,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一篇评论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这个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是以一九四六年底、一九四七年初由北平学生首先发动,随即席卷全国的抗议美军驻华暴行运动即抗暴运动为标志的。

  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商人──清代广东行商伍怡和家族剖析(下) 章文钦

  三、伍绍荣(崇耀)单独主持时期(1843—1863年,道光廿三年至同治二年)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势力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大量侵略特权。为了侵略和统治中国的需要,迫切需要买办势力为其效劳。战前广州中西贸易中的行商、通事、买办、鸦片贩子、丝茶商人等成为早期买办队伍的基干,他们有的随着侵略者的足迹散向各个通商口岸,有的留在广州继续活动,由伍崇耀主持的伍家,就属于后者。

  近代苏州丝织手工业八十年间的演变 段本洛

  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手工业的行业中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不断深入,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与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相辅并行。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原有的手工业结构,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分解,可是城市手工业中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最明显的传统手工业,大多继续保存了下来,苏州丝织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白朗起义与反帝问题──也谈白朗起义的性质 周 源

  白朗起义是民国初年一次震动全国的农民战争。关于这次起义的性质,史学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一点看来已成定论:即义军所到之处杀教士、毁教堂,进行反教会斗争,其矛头在指向本国反动统治者的同时,还指向外国侵略势力,具有近代中国农民战争的传统特点。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白郎起义的性质,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打算就白朗起义是否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作为直接斗争目标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希望对于解决白朗起义的性质问题能有所帮助。

  关于近代中俄关系的性质问题──答纳罗奇尼茨基与齐赫文斯基 薛衔天 李嘉谷

  1983年苏联《历史问题》第8期发表了苏联科学院院士纳罗奇尼茨基评介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齐赫文斯基主编的论文集《文件在反驳·反对伪造俄中关系史》(1982年出版)的文章。该文说论文集令人信服地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到来之前,俄国对华奉行和平睦邻政策”,“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政策有本质不同”。这一论点齐赫文斯基在1975年就已提出,很快就得到一些苏联史学家的支持和响应。

  《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简介 马 敏 朱 英

  商会是清末资产阶级的重要社会团体。自从有了商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才真正取得合法地位,以新式社团法人的姿态活跃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目前对于商会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史学工作者的普遍注意。

  苏州市档案馆所藏苏州商会档案,是苏州商会四十多年间主要活动的原始记录,为我们研究商会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简评《中国近代报刊史》 何炳然

  《中国近代报刊史》是五十多年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阐述中国早期和近代报刊的发生、发展的专史。方汉奇著,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从唐代的邸报,一直写到“五四”运动前的《新青年》,前后一千多年,重点在近代部分。该书评点了大小各种报刊五百多种,报人近千名,是继1926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后的又一部学术力作。

  关于红二十军及其领导人 王阿寿

  王健英《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的变化概况》(载《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中,说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二十军军长胡少海,后刘铁超,政委刘士奇,后曾炳春。此说是比较含糊的,且有不确之处。

  首先,王文将赣西南和闽西两个红二十军混在一起了。胡少海曾在一九三○年五月任过闽西红二十军军长,其后不久改任闽西红二十一军军长,并未在赣西南红二十军中任过职。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三个问题 周嘉厚

  1983年《近代史研究》第一期中《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变化概况》(以下简称《概况》),有两处值得商榷。

  一、一、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的时间

  《概况》讲红二十五军1934年8月长征去陕北。不对!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4年11月。

  鄂豫皖省委1934年12月《关于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开宗明义:“省委11月11日在光山花山寨第十四次常委会通过决议,集中大部分地方武装和一部分干部,随同省委、红二十五军暂离开原有苏区,过平汉路西,为创造新苏区新根据地而斗争。”1935年5月30日,鄂豫陕省委于湖北郧西致国焘、昌浩、向前转川陕省委的信说明:“鄂豫皖省委同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过平汉路西,创造新苏区和新红军主力,12月就达到了陕东南之商洛区。”

  关于丘逢甲的籍贯 胡安权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字仲阏,号蛰仙,笔名仓海,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豪和爱国诗人,曾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之巨子”。关于他的籍贯,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广东蕉岭人;一、台湾彰化人;三、台湾苗栗人。

  同一个人的籍贯为什么有三种说法呢?这得从丘逢甲的家世说起。

  丘逢甲的祖先是河南商丘人,南宋末迁入福建上杭。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其二世祖丘创兆曾随文天祥抗元,兵败后退入广东梅州员山(今蕉岭县)。一六一一年,郑成功辟台,其曾祖丘仕俊也随而携家迁入台湾彰化。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3-01-29 16:08: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