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2期
2020-04-29 16:50: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2期

  二、全文提要:

  回忆张太雷 王一知

  广州起义和张太雷英勇就义,已经五十五周年了。岁月虽长,也不能冲淡我对他的记忆和悼念,他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太雷是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人,生于一八九八年。幼年丧父,家贫,靠寡母为人做针线及亲戚帮助,抚养长大,小学、中学时代也是在贫穷中挣扎度过的。因为他学习成绩优异,亲友也乐于帮助。

  太雷生前曾经对我谈过很多常州的情景,他的家庭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一九七九年春,我到常州参观访问太雷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观看了太雷祖居西下塘的老式房子。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蒋大椿

  在充分具备大工业发展、无产阶级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历史前提下,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运用他当时所掌握的各种科学知识,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大约在一八四五年春天,首先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一八四六年写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从文字上对唯物史观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一八四七年的《哲学的贫困》,则用同蒲鲁东公开论战的形式,对这个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科学的表述。

  独立自主是中国近一百多年历史经验的总结 丁名楠 张振鹍 夏良才

  胡耀帮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扼要地简述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斗争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为了加深对独立自主问题的理解,我们想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经验,对此做一点回顾和探索。

  失去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经过这次战争以及随之签订的不平等的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被迫一步步地走上了半殖民地的道路。

  旧中国农村中的几种经济关系——抗日战争前中国农村经济概述之一 何 均

  下面这篇文章,是关于旧中国农村经济的一本小册子中的一部分。时间包括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前蒋介石统治的整个时期。

  非常明显,新中国同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农村同旧中国农村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是,与此同时,在新社会身上,我们也看到不少旧时代的痕迹。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

  关于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几个问题 韩凌轩

  如何认识和划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存在过高估计这一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水平的现象。有的同志把他们统统看作马克思主义者;有的同志虽然没有把他们全部看作马克思主义者,但却把划分他们的标准定得过高,这样无形中也等于把他们全部当作马克思主义者看待了。

  陈独秀转向托派和被开除出党问题剖析──兼评《评陈独秀给党中央的三封信》 张 君 唐宝林

  陈独秀被开除出党,是中共党史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对于这个事件,国内外至今还有一些人在进行评议,发表了不少意见。本文拟就陈独秀当时与党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以探讨这位一代风流人物转向托派及其被开除出党的来龙去脉,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供商榷。

  一、历史的见证

  在我们面前,有一篇文章──《评陈独秀给党中央的一封信》(以下简称《评》)。该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共产国际和当时的中共中央在对待陈的处理上是全部正确的吗?”

  南京大屠杀与日本军国主义 傅 曾

  南京大屠杀,是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在其侵华战争初期一手制造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血腥大惨案。它在当时就被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长期以来,由于对整个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比较薄弱,有关南京大屠杀这一严重历史事件研究的专门论著,在我国还不多见(倒是在日本出版过这方面的专著)。随着对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逐步开展和深入,很自然地,应对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作深入细致的剖析。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前前后后 蔡德金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国民党营垒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一部分亲日卖国分子,公然叛国投敌,由重庆逃往河内,转赴日寇占领的上海,并在南京成立了以他为“主席”的汉奸中央政权:南京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汪精卫当时身为国民党副总裁、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其地位之高,仅次于蒋介石。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国民党要员,为什么会公开投敌呢?

  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及其得失 宓汝成

  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通过两大渠道取得:一是直接征发,包括战争中缴获和接收清地方政府的库藏;二是田赋和税捐。财政收入,是直接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的,其收入来源和取得方式,直接影响到政权的夺取和巩固。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十四年中,天国领导人从不自觉地贯彻了符合农民利益的阶级路线,逐步滑向执行了违反农民利益的阶级路线。这对革命的成败影响极大,成为导致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清同光时期客民的移垦 王天奖

  上世纪五十──七十年代太平天国革命和各地各族人民起义期间,由于各支反动军队的烧杀劫掠和清朝各级官府的横征暴敛,致使南北各省人口(主要是农民)大幅度耗减,土地大片荒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农业受到十分惨重的破坏,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各省以及西北、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起义军与清军争战较久的省府州县受害最重。国内战争过后,清王朝虽然在千万农民的尸骨上重新稳定了反动统治,但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一个百孔千疮的中国。

  论福州船政局 沈传经

  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是十九世纪后期近代中国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八六六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军事造船工业,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福州船政局作一些具体考察,不仅有助于了解这个企业,也有助于认识洋务运动和这个时期的历史。因此,本文拟就福州船政局的创立、性质和作用,作一些初步论述。

  福州船局的创立

  中国是一个造船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作为机器造船,还是近代的事情。一八六一年,曾国藩建议自行试造轮船。

  略论山西票号、上海钱庄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洪葭管

  在旧中国,金融业是一种特殊行业。产生于封建社会、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山西票号(以下简称票号)和上海钱庄(以下简称钱庄)更具有错综复杂的情况和特点,正确分析它们的性质和评价它们在中国金融史上的地位,有助于对十九世纪某些经济金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钱庄、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金融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的各种金融机构中,最有代表性和引人注目的是上海钱庄和山西票号。

  缪荃孙的史学成就 张承宗

  缪荃孙(1844—1919)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书香门第的严格教育。一八六四年到成都后,他博览群书,研究文史,与名人学者交往,学业大进,曾协助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一八七六年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编修、清史馆总纂,并历主南菁、泺源、钟山等书院讲席。一九○三年奉张之洞之命,他以江南高等学堂总教习身份,赴日本考察学务,回国后在课程设置上开始中西并重,此后又创办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

  调查散记──旧中国民族资本史料集锦 姜 铎

  去年夏天,我和徐鼎新同志为了搜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史料,赴广州、武汉、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调查访问,接触到不少有关旧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档案资料,兹特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片断,发表于下,提供研究旧中国经济史的同仁们参考。

  (一)广州最早的私营机器厂──陈联泰

  陈联泰号是广州最早设立的机器工厂。这个厂是从手工工场逐步向近代机器厂转化的。根据广东机器业材料记述,早在1819—1839年间,该号即已设立在广州市十三行豆栏上街,专制缝衣针并兼修理洋锁等业务。

  太平军偕王谭体元部失败真相 盛巽昌

  公元1866年2月,聚集在广东嘉应州(梅县)孤城据守的南方十余万太平军余部,在偕王谭体元率领下,冲破清军重重的包围圈,突围南下,谋走丰顺、潮州,以图再振旗鼓,与敌逐鹿于江淮;可是在出走途中,遭受追堵,全军溃散。它的失败,标志着太平天国力量在长江以南的丧失殆尽。谭体元部的失败真相,迄未能得到史学界的关注,或偶有涉及,亦仅归咎于“黄沙嶂迷路”,为敌军追及而溃败。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牟安世《太平天国》以及《太平天国兴亡史》(茅家琦等著)均持此说,其它有关著述,亦大抵承袭雷同。

  笔者以为,揆请史实,“黄沙嶂迷路”说是站不住的。

  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死因质疑 刘凤珠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天津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就死了。关于田代的死因流行两种说法:一说是七月十日深夜,田代来到宛平前方视察,“受了重伤,过了两天就死了”。另一说是七月十三日被二十九军打死在宛平前线。根据有关资料,以上说法,难以成立,田代实际上是在天津病死的。

  一、当时的《申报》、《晨报》、天津《大公报》及其他报纸,对田代的病况、去职,均有记载。七月十二日《晨报》报道,“田代自就任后,即患微恙。”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25 18:22: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1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