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5期
2020-07-21 11:52: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5期

  二、全文提要: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 章百家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近十年来,国共双方先后公布了一批有关重庆谈判的档案,加上美国方面的档案以及其他文献,有关资料已比过去充实了许多。时间的流逝、各方档案的公布,为客观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解开以往研究中的部分疑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周恩来与新四军 石仲泉

  周恩来被公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这不仅因为他是我党最早从事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是作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还在于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际构成的、通过抗日战争发展起来的两支革命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伟大的接生婆之一。在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了异常艰巨的谈判。周恩来先是参与组建八路军,为开拓华北抗战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民党与广东农民运动之崛起(1924年1月1—1925年5月) 梁尚贤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崛起的广东农民运动,是国共两党合作促成的。为此,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都做出了重大努力。但史家们以往对后者谈得多,对前者谈得少。本文拟对前者作一述论,以补不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定了全力扶助农民运动的方针。之后,国民党中央为开展广东农民运动,迅速采取了如下措施。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训政的背景及挫折──军权、党权、民权的较量 蒋永敬

  前言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所辖之国民革命军进克北洋军阀所据之北京首都,使中

  国结束长期以来的军阀统治。年底,东北军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分裂十多年的中国,在形式上趋于统一。中国则由国民党所统治。依照孙中山生前制定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的规定,军政时期结束,进入训政时期,以为到达宪政时期的过渡时期。

  这年10月,国民党中央通过《训政纲领》,遂即开始实施训政,到1947年12月开始实施宪政为止,其间计为19年,是为训政时期。

  孙科与战时国民政府的对苏关系 王 真

  孙科是国民党内著名的亲苏派。抗战期间,他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高层领导的身份积极开展对苏外交活动,对于调整和改善国民政府的对苏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西方有的学者把孙科称为蒋介石在对苏关系上的三个关键性顾问之一(另两人为蒋廷黻和杨杰)。本文拟就孙科在这方面的活动作一评述。请同行教正。?

  1927年4月蒋介石南京政权建立后,出于当时国内反共需要,对苏联也采取敌视的立场,特别在1929年指使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挑起中东路事件,导致中苏断交。

  一种研究框架中的民国对外关系──评《剑桥中国史》第13卷第2章 汪朝光

  《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在国际中国学研究中的权威地位是人所共认的。这不仅仅由于该书延揽了一批中国史研究的一流学者参加写作,更由于该书严肃的研究态度、丰富的资料占有、宽泛而不失严谨的结构与写作方式,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学术上的高品位。《剑桥中国史》第12与13卷,分别出版于1983、1986年,内容涵盖了1912—1949年期是的中华民国历史,可以说基本代表了迄8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对于中华民国史综合研究所达到的水平。本文是笔者读完该书后,对其第13卷第2章的框架结构与内容所作的若干评论,希望得到作者与海内外同仁的教正。

  《寻求历史的谜底》序 金冲及

  人们在读史时,大抵都会遇到一些使人感到困惑而又无法回避的“谜”。这些“谜”的产生,有种种不同的原因:或者是由于史籍对某些关键问题语焉不详,令人难以索解;或者是由于某些记载失实,又复以讹传讹,转使真相渐泯;或者是由于数说并存,各执一是,令人不知所从;还有的是由于情况复杂,各种因素交相作用,扑朔迷离,一时不易作出确切的判断;至于有关当事人出于某种需要,有意无意地掩盖事实真相,甚至歪曲和伪造历史,自然更增加了混乱。

  严复与北京大学 张寄谦

  严复是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思想家,从某一方面来说,也可以称之为不合时宜的思想家。他的许多见解──姑不论其经过历史的考验符合解决社会痼疾与否──由于未能适应维护旧体制的官僚政客的需要,也未能迎合主宰激情群众的革命潮流,往往不时受到攻击;他的出之于不谙时政的书呆行动,往往受到过份政治化的误解。舆论界长期以来,对他没有给予应有的公正的历史评价。他的教育思想及其从事的教育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相类的命运,正如他的诗中自况的“平生献玉常遭刖”,恰似他一生的写照。

  论孙中山的民本思想 王业兴

  勃兴于晚周的民本思想,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万变却不离其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儒家重民思想,素为中国历代的明君良相稳定政局的座右铭,亦常常成为卓有见地的思想家们主张改革政治的一种理论根据。本文拟就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作一番考察,由此来窥视近代“民本”与“古代”民本思想的某些分歧。?

  “民”这一概念,相对“君”而称之。但“民”和“君”并非一对孪生兄弟,“民”早于“君”而产生。然而,究竟何谓“民”,人们的阐释各不说同。其实,基本上可用广义、狭义来划分。

  丁文江的政治思想 沈庆林

  丁文江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一生虽然主要献身于科学事业,但对政治十分关心。他认为国家的衰弱,社会的腐败,与政治有密切关系,把政治问题看做是国家兴衰的头等大事。本文主要是检讨他在政治主张方面的得失问题。

  好人政治的拥护者

  北洋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封建军阀的统治。各派军阀凭藉武力,争夺地盘,横征暴敛,弄和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

  义和团“神术”论略 杨天宏

  90年前,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义和团运动及清廷同时对英、美、德、俄、法、日、意、奥八国宣战的事件。这两起事件,因其事涉中外,复杂错综,迷离扑朔,引起了中外学者浓厚的研究兴趣。有关论著,层出叠现,蔚为大观。然而,大概是因为“怪力乱神,圣人不语”吧,迄今为止,却很少见到具体深入研究义和团“神术”的文论,本文有感于斯而作,希望于深化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有所裨益。

  粤港商人与民初革命运动 吴伦霓霞 莫世祥

  广东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策源地。迄至本世纪20年代初,在毗邻广东的香港居住的华人当中,大约99%是广东人。在当时寓港华商当中,广东人又居绝大多数。奥港两地在地理、人口、经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使得已经沦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仍有可能为发源于广东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提供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同样,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波折起伏,也给香港华人社会或多或少造成各种震荡。在相互融通的发展过程中,粤港商人不时突破“在商言商”的囿见,为维护国家、民族以及自己的利益,参与乃至干预民国初年的革命运动,给云谲波诡的民初政局增添了色彩斑澜的画面。

  辛亥光复前后的广东民军 赵立人

  1911年11月9日,广东和平光复。以往的研究者认为,从10月下旬起,广东各地民军纷起,11月上旬已包围了广州城,广东光复是在广州陷入重围的情况下实现的。然此说与事实颇有距离。

  《广东军阀史大事记》称:早在1911年10月24日,彭瑞海等就在化州起义成功,建立临时政府。此说源于彭中英《化州光复前后十年见闻录》。然而,彭文曾提及“县知事被捕后,解送高州瓜棚处理”。显示化州起义在高州起义(11月12日)之后。

  鸦片史事考三则 王宏斌

  “鸦片烟”考辨

  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始于烟草与鸦片拌合吸食方法的传入。这个问题以往虽曾引起史家注意,但未深究,直到今天还有一些误解。例如,鸦片战争史专家姚薇元先生认为雍正时期的“鸦片烟”与鸦片是同一物。他说:“雍正七年(1729年)定私开烟馆引诱良家子弟,依邪教惑众律治罪。但对于鸦片之输入,仍照药材纳税,并无禁止明令。盖当时尤误以药用的‘鸦片’与吸食之‘鸦片烟’为二物”。萧致治、杨卫东等人也认为雍正年间在福建等沿海省区流行的“鸦片和鸦片烟本是一回事”。实则不然。

  胡光墉籍贯考辨 欧阳跃峰

  胡光墉,字雪岩,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名震遐迩的东南巨富。

  对于这位颇有影响的近代商界人物,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一番深入的研究。陈旭麓先生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将胡光墉列为专条,介绍了他的一些基本事迹,很有意义。但词条中说胡是“安徽绩溪人”,却值得商榷。

  有关胡光墉的各种史料记载,绝大多数都说他是浙江杭州人。例如:秦缃业、陈钟英《平浙纪略》说胡光墉是“杭州绅士”;

  也谈日报的“号外” 京良

  国内报纸的最早“号外”见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及其他论述者曾指出最先发行“号外”的是上海两家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和《晋源报》,时间是1883年;中文报纸最早的一份“号外”是《申报》于1884年8月6日晚6时发行的。但笔者认为,上列各说有待史实的检验,未必可作定论。据笔者在访问香港时查阅的《循环日报》来看,比上述时间早十来年,该报已经发行了“号外”,时间是1874年5月4日(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中国同盟会总章》改订的时间 陈宝松

  1980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年谱》在讲到1905年8月20日通过同盟会章程时,加了这样一条注释:“当日通过的同盟会章程已佚失,今所见者1906年5月16日改订的总章24条,是陈少白保藏的油印件,全文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篇47—50页。”(该书第74页注释2)

  “近代中国与民族凝聚力”座谈纪要

  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近代中国与民族凝聚力”研究组于1993年7月30日在近代史所召开了“如何开展近代中国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小型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近代史研究各领域的知名学者张振鹍、刘存宽、丁守和、陈铁健、杨天石、耿云志、马大正、曾业英、刘志琴、高德、徐辉琪、杨奎松等二十余人。研究组负责人夏良才主持了座谈会。

  1992中国近代史论著索引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34: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4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