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文提要:
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号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 王建朗
[内容提要]发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的“紫石英”号事件,可被视为英国炮舰外交在中国的彻底终结。但是,这一事件却未必是炮舰外交的产物。英国此时既无在中国推行炮舰外交的实力,也无推行炮舰外交的故意。事件发生后,经过数日的观察分析,中英双方都得出了这是一个偶然事件的正确判断。尽管如此,双方的谈判却历尽艰难。一开始双方在谈判级别和谈判内容上便分歧严重,纠缠了很长时间。究其原因,要害乃在于英方是否准备对事件做出道歉。6月下旬,中共做出一定让步,谈判出现一丝曙光,但这一曙光转瞬即逝。尽管英方曾为谈判解决事件继续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但由于它拒绝认错,谈判再次陷入僵局。无奈之中,英国人选择了乘黑夜逃遁的下策。以往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史实讹误,需加以订正。从史料来看,英国政府绝无在谈判中正式认错道歉的可能,英舰的逃跑倒是为僵持不下的谈判做出了另类的了结。?
[关键词]中英关系 炮舰外交 “紫石英”号事件
从“容共”到“容国”──1924—1927年国共党际关系再考察 王奇生
[内容提要]1924—1927年间国共关系演变的复杂情形,实际远非过去人们认知中的“容共”或“联共”等语词所能简单概括。其时国共对相互关系的认知和表述既不尽一致,而且随着两党力量对比的变化,这种认知和表述亦发生相应的变化。无论“容共”还是“联共”,都难以单独完整表述该时期国共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1925年后,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非全部;与此同时,大批国民党青年转入共产党。国共关系的初始形式在发生改变,亦即由初期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单向流动,发展为两党党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到后期,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者渐少,而国民党青年转入中共者日多。另一方面,中共意识形态的强势宣导,中共对国民党地方组织和民众运动的日趋“包办”,以及中共组织严密与国民党组织散漫的强烈反差,使国民党人感到共产党大有“反客为主”的态势,担心国民党“容共”,将转化为共产党“容国”。国民党人对共产党“容国”的危机意识,加速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关键词]容共 联共 容国 国共关系
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 罗志田
[内容提要]语言文字是表述思想的工具还是构成民族或“国粹”的要素?它是否应为中国在近代中外国家竞争中的表现不佳承担责任?它能否影响晚清朝野试图改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这一共同的目标?如果能够,怎样影响?这些问题在清季最后几年受到朝野共同关注,曾出现了改革中文甚至废中文而用万国新语的主张,并引起激烈的观念竞争。当时的国粹派和欧化派(皆取其大意)对此有着相当不同甚至对立的答案,而革命党人内部的对立有时甚至超过其与清政府的冲突,后者那时也在充满内部阻力的情形下尝试推行拼音化的“简字”。
[关键词]晚清思想 国粹学派 民族主义 无政府主义 世界语
改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 朱荫贵
[内容提要]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中独具特色的分配方式。它与西方股份制企业制度引进中国相伴而生,是经过变革而又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一种经济制度。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环境条件、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高利贷性质和中国悠久的商事习惯,是导致其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其本身利弊共生,但却适应当时的社会。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事物,给后人认识近代中国国情提供了极好的途径。?
[关键词]官利 近代中国 股份制企业 分配方式
《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郑师渠
[内容提要]《万国公报》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对战争进行报道、评论最具影响的刊物,它自身也因此名声鹊起。但其报道、评论,是非参半,真伪互见。就其以英美在远东的利益为价值取向,不惜混淆是非,为日本侵略张目而言,它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但是,当它以较为客观的立场比较中日,尖锐地指陈中国致败的深层原因,并从中引出教训来,疾呼清政府幡然改过,革故鼎新时,显然又具有合理性。此种是非真伪的互见,也决定了《万国公报》的宣传得失两分。战后清政府亲俄,既反映了英美远东利益的受损,也说明了《万国公报》前一取向的失败;而此时勃然兴起的康梁维新派,视《万国公报》为启蒙的教科书,并对李提摩太诸人深抱希望,则反映其后一取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历史是多样性的统一。《万国公报》的这种两面性说明,林乐知诸人终究无法超越自己毕竟代表本国殖民主义利益的局限;但是,于其关于热爱中国的表白,不可轻信,却也无需苛求。?
[关键词]《万国公报》 甲午战争 报道 评论
甲午战后的《镜海丛报》 汤志钧
澳门《镜海丛报》创刊于1893年7月18日(光绪十九年癸巳六月初六日),终刊于1895年12月25日(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一月初十日),周刊,共出版125号。另有内容存有差异的葡文版,中文版终刊后,葡文版还继续了多年。这次影印出版,虽然只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一部分,但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举例来说,过去由于没有看到《镜海丛报》原刊,依据冯自由《革命逸史》记载,说孙中山“居澳半载”,然而,根据《镜海丛报》葡文版的文章、告白,可知孙中山在澳门活动的时间长达一年多。《镜海丛报》也不是孙中山所创,它的署名刊行人是飞南第,主笔则是“黔中味味生”,即贵州人王真庆。这些,费成康同志在《孙中山和〈镜海丛报〉》一文中已有考辨,兹不赘言。
两广与福建事变关系述论 陈红民
[内容提要]1933年底福建事变前,两广与十九路军联系较密切,事变发生时,两广却站到了对立面,至十九路军被镇压后,两广则重新与参与事变的领导人建立关系。双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盟友──政敌──盟友的循环。双方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两广方面,尤其是陈济棠对十九路军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然而,更进一步看,这种亦敌亦友,非敌非友的关系,在国民党内部的争斗中又是具有相当典型性的。
[关键词]两广 福建事变 十九路军 胡汉民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李学智
[内容提要]民国初年,革命党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鼓吹以法治国、依法行事,热望将中国建成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同时,兴办法政(法律)学校形成热潮,各种法律书籍大量出版,汇成一股颇有声势的法治思潮。在此期间,伍廷芳对陈其美以军政干涉司法和越权滥捕的行为进行的抵制、批驳和斗争,则成为这股思潮涌动中激起的浪花。?
[关键词]民国初年 法治思潮 以法治国 伍廷芳 陈其美
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李少军
前言 在我国的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投入力量最多,取得成果最丰硕的,当推近代中日比较研究。在全面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之前,有必要先简要回顾一下此项研究的历程。?
早在1861年,冯桂芬就将当时中日走向世界的被动性与主动性作了比较,感叹日本“蕞尔小国,尚知发愤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郭嵩焘担任驻外公使期间,注意到“日本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且学习的是西方的立法和财政等“创制”,抓住了“立国之本”,而中国只知西洋船坚炮利,这使他产生了“寝室积薪”之忧。
“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若干学术观点述要 谢维
2001年3月11至13日,由日本创价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创价大学创办人、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中国孙中山研究著名学者陈锡祺和陈胜向研讨会致辞表示祝贺。
数十年来,孙中山研究一直是一门“显学”,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十分关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开拓孙中山研究的问题,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这种研究趋向在此次研讨会上也可以看到。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41: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