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020-09-17 17:5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二、全文提要:

  科学地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作  李铁映

  9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革命,是标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  汪朝光

  [内容提要]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反映出战后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即战争还是和平,这是国人关注的主题,也是各种政治力量争执的焦点。国共两党虽然经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但由于并未解决军队和地盘这两个根本问题,因此仍然因为实际利益之争而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其后,由于军事较量的相持,更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共实现了停战,并召开政协,讨论战后中国问题。但是国共停战的实现,缺少真正的内在动因。因此,在外部压力下实现的停战,其延续的环境十分脆弱,国共两党最终仍回复于战争,某些暂时的妥协只能是一时的“迂回”,并不妨碍双方实现其基本方针的决心与努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所谓战与和的变奏,和不过是插曲,战才是主旋律。

  [关键词]国共战略 军事冲突 国共谈判 中国时局演变

  AB合作在中国个案研究──真(理)社兼及其他  李丹阳

  [内容提要]真(理)社这个几近湮没无闻的团体在中共成立前夜曾活跃一时。对其成员构成、主要活动及与之相关组织的初步考察揭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B)同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和团体(A)的主动接触、联络与合作,以及促使后者转向布尔什维主义的努力。AB之能够合作,除了双方有共同的终极目标和阶段斗争对象外,苏俄与共产国际联合与团结国际无政府(工团)主义团体的策略和行动是直接动因。中国的AB合作有若干特殊因素,但主要是在当时国际背景下这种策略的具体实施和体现。

  [关键词]AB合作 真(理)社 苏俄策略

  战后中国对越政策的演变──以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为中心的探讨  罗敏

  [内容提要]战后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先后经历了以“越南亲华党派”、“越南独立同盟”、“保大”为工作重心的三个阶段。通过对战后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从扶植对象的选择上看,意识形态并未成为其抉择取舍的“一元”标准。随着越南内部情势、中国国内和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与国力、越南内部各党派的实力,以及法方对越政策的演变,均成为中方研商对越方针时所考量的重要因素。从工作方式上看,战后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以道义声援和暗中策动越南内部各党派合作为主,拒绝实力援越。从实施效果看,中方对越方针落在纸面上的颇为全面周到,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大打折扣。之所以如此,有时是因越南局势瞬息万变而主动放弃,但更多情形则是因方针本身的内在矛盾、对越工作机构之间的相互掣肘和国内国共争斗的日趋激烈等因素而无从、无力实施。

  [关键词]中越关系 中国国民党 越南亲华党派 越南独立同盟 保大 对越党派工作

  论辛亥革命期间伍廷芳与革命党人的关系  张礼恒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时期,伍廷芳与孙中山革命党人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作至疏远的过程。伍廷芳这位仕清近30年的封建高官之所以在辛亥革命期间加入到资产阶级革命的行列,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就其自身原因而言,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信念和清政府的愚顽不化,导致了他投向革命。这也是伍廷芳与孙中山革命党人合作的大前提。而革命党人主动邀请伍廷芳入盟,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片面政治主张的产物,也是基于伍廷芳广泛的海内外影响,更是当时沪鄂相争的需要。双方的合作,加速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但在实施治国方案问题上,双方存有分歧。对“宋汉章案”、“姚荣泽案”的不同处理意见,最终导致了伍廷芳与孙中山革命党人关系的疏远。

  [关键词]伍廷芳 孙中山 陈其美 宋汉章案 姚荣泽案

  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及其渊源  敖光旭

  [内容提要]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包括“逼”、“隐”、“反”三个密切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层面(因“隐”的一面更具整体意义,故本文将它概括为“学隐说”或“学隐”思想)。历史文化中心论和“严种族之别”的民族主义是其本质特征,对乾嘉考据学的形成及清代汉学家精神风貌的独到洞察和阐释,则构成了其核心内容。从渊源来看,它是江浙特有的人文地缘和族类意识的直接产物,它基本真实地揭示了民族主义的高涨是乾嘉考据学得以形成的枢纽或关键这一内在联系。学者们对乾嘉考据学成因的解说纷争已久,因不为学界见重而几至湮没的“学隐”思想,或许能最终弥缝各种说法,并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关键词]章太炎 “学隐”思想 渊源 民族意识 乾嘉考据学 形成原因

  力行哲学的思想脉络  黄道炫

  [内容提要]力行哲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官方哲学。它的提出,适应着当时社会的某种政治需要,也和蒋介石的哲学思路密切相关。力行哲学从王(阳明)学及孙中山“知难行易”观念中借用了大量的现成概念和思想资源,同时,为适应其现实目标,蒋又对之进行了加工、改造,并由此引发了概念的混乱及哲学基本精神的冲突。力行哲学以“行”为中心,而“行”的概念本身就是复杂、含混的,“行”的落实也困难重重。当然,作为一种政治化的哲学思想,概念的清晰和统一并不是提出者真正关注的问题;力行哲学的出现及目标,和现实的政治要求息息相关。

  [关键词]蒋介石 力行哲学 王阳明 孙中山

  200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概述  张海鹏

  晚清政治史研究较冷,民国政治史研究较热

  2000年晚清政治史的研究无明显的热点,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晚清史论文的数量也比1999年明显减少,晚清政治史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呈弱化趋势。

  (一) 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两个特点

  第一,重视对政治制度、政策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章在晚清史研究论文中所占的比重较往年明显增加。这一转变对推进和拓宽晚清政治史研究,是有益的。

  “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会议学术组

  为了推动辛亥革命研究的深入开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等四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10月16日至19日在武昌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计有中国大陆学者87人,台、港、澳地区学者15人,旅外学者3人,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学者22人,共提交论文102篇。与会学者围绕“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这一主题,就以下分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台北“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徐有威

  由台湾中正文教基金会、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五家机构联合主办的“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10月7-9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召开。在为期3天的会议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港地区及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的200多位学者和观察员参加了会议,在20个主题小组中宣读了60多篇论文。此次会议的最大特点,在于不仅将辛亥革命及其前后的历史作为大会的主题,而且也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90年的发展和变化纳入了讨论的范围。

  “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综述  王宏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6月26-27日在石家庄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学者共有36人,收到论文28篇。与会学者就清末禁烟运动、日本毒品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实施情况等问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

  维经斯基1923年11月初来过中国吗?  周利生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写道:1923年11月初,“威金斯基重来中国。道经北京前往上海。他同样约我在斯雷帕克家单独晤谈。”这个说法被史学界广泛沿用。

  张国焘的回忆可靠吗?如果是可靠的,那么,下列两个事实就无法解释。第一,张国焘在1923年11月16日从北京写了一封7000字的长信给维经斯基,用以说明中国共产党三大及其以后的情况。

  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胡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怀念  张海鹏

  胡绳同志是我们党的理论家。他的理论兴趣广泛,著述涉及哲学、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以及时政评论。他不仅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个政治活动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贡献了心力。作为学者,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他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据我所知,他与近代史研究所关系很深,对近代史研究所的发展十分关注。在胡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我在这里回忆他与近代史研究所的关系,以作为对他的怀念。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41: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6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