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2020-11-13 07:5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点击:


点击封面阅读

  目 录

  专题论文

  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马忠文 (4)

  辛亥革命时期的省制纠结 关晓红 (29)

  从党权政治角度看孙中山晚年的司法思想与实践 李在全 (50)

  陕甘宁边区民事审判中对六法全书的援用 ——基于边区高等法院档案的考察 胡永恒 (63)

  晚清民国时期的祭田轮值纠纷 ——从浙江龙泉司法档案看亲属继承制度的演变 杜正贞 (79)

  堕胎非法:民国时期的堕胎罪及其司法实践 龙 伟 (92)

  问题讨论

  关于押租和近代封建租佃制度的若干问题 ——答李德英先生 刘克祥 (105)

  新成果与新希望:《中华民国史》出版笔谈

  远看民国 王建朗 (131)

  国际化发展: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新视角 陈谦平 (133)

  民国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与发展空间 朱 英 (137)

  “通史”与“专史”:民国史“写法”小议 章 清 (141)

  《中华民国史》与民国派系政治研究 刘维开 (145)

  学术综述

  求同存异推陈出新——“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艳 (150)

  书讯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 年间国共政争》 (149)

  内容摘要

  [标题]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作者]马忠文

  [摘要]既往研究认为军机大臣翁同龢是联系光绪帝与变法领袖康有为的桥梁,他曾向皇帝举荐过康氏,在戊戌变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这种说法并无事实依据。真正的荐康者应是户部左侍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甲午至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京政治活动的“谋主”正是张氏。他不仅全力支持胶州湾事件后康氏的上书活动,并且在召对时推荐康氏的变法书籍,积极推动康氏进用。翁同龢作为知情者,在办理公务的层面,曾给予谨慎的支持,但并未“荐康”。翁、康关系始终比较疏远。翁同龢“荐康”的说法出现于政变后,首倡者为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翁氏 “荐康”的官方定论,则是政变后清廷派系斗争的产物。

  [关键词]张荫桓 翁同龢 康有为 光绪皇帝 戊戌变法 晚清政局

  [标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省制纠结

  [作者]关晓红

  [摘要]辛亥各省光复政权乃至民初政府的省制,多在清末外官改制和各省独立自治的基础上加以变通,共和制下如何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省制成为关键。民初朝野舆论相持最久、困扰最多的省制方案与争论,不宜单从民主与专制较量的角度立论,还应考虑时人对国家统一的向往与对分裂的隐忧。中国历史文化中,分合与治乱兴衰紧密联系。省制模式中集权与分权、官治与自治的平衡取舍,既与民主、专制相关联,也与统一或分裂的抉择相始终。由于以省为地方自治层级范围过大,东西方各国无此先例,单一制与联邦制均不适合,民初省制因此成为本土国情与域外制度纠结甚深的焦点。这一难解的症结,或许仍将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省制 中央与地方 集权分权 官治自治 统一分裂

  [标题]从党权政治角度看孙中山晚年的司法思想与实践

  [作者]李在全

  [摘要]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时势变化而变化,其司法思想也因而变动不居。党权政治学说引入后,晚年孙中山完成了从“主权在民”到“主权在党”、从“天赋人权”到“革命民权”的思想转变。与此相适应,孙中山认为,在革命时期,作为治权之一的司法权要掌控于国民党手中,而非超越党派政治。实践中,孙中山努力探索司法“国民党化”之道,但囿于国民党党势、党力之不足等原因,国民党掌控司法的很多举措不免流于形式。

  [关键词]孙中山 国民党 党权 司法党化

  [标题]陕甘宁边区民事审判中对六法全书的援用——基于边区高等法院档案的考察

  [作者]胡永恒

  [摘要]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显示,边区各级法院于1942年至1943年上半年较为经常地在民事审判中援用六法全书,之后则停止了援用。所援用的法律主要是民事诉讼法和民法。援用的原因,主要是边区自身立法不足,民事审判缺乏法律依据,加上这一时期中共实行统一战线政策,营造了较为宽松的政治氛围。同时,一批具有专业法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干部走上司法岗位,为边区援用六法全书提供了技术支持。边区对六法全书的援用有一定的原则,但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实践中,对六法全书的援用存在与当地社会脱节的问题,并存在与中共的阶级立场相悖之处。整风运动过后,六法全书在边区实际上被废止。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民事审判 六法全书 统一战线

  [标题]晚清民国时期的祭田轮值纠纷——从浙江龙泉司法档案看亲属继承制度的演变

  [作者]杜正贞

  [摘要]在新发现的民国龙泉地方法院档案中,有大量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前祭田轮值的诉讼。祭田轮值纠纷和诉讼的频繁发生,既与祭田轮值制度有关,也与民国时期法律和司法的困境有关。在民国亲属继承等法律变革的背景下,这些祭田轮值纠纷和诉讼也反映出祭田、宗族所面临的变革,以及百姓宗法观念的改变。这种种变化是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一部分。

  [关键词]祭田 轮值 继嗣 宗法

  [标题]堕胎非法:民国时期的堕胎罪及其司法实践

  [作者]龙 伟

  [摘要]堕胎在传统社会一直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然而自民国建立以来,在国家法律与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堕胎非法”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在此处境下,堕胎在民国时期被迫转入地下,成为产妇秘密的冒险。那些被迫公开并由此导致的堕胎案件显示,因堕胎人数众多,法律几近流于空文。民国法律虽不承认堕胎的合法性,但司法机关对禁绝堕胎的国家诉求态度消极,在案件审理中也存在着明显的轻判倾向。无论是产妇的沉默抗争还是与司法制度形成的正面冲突,都折射出民国刑法堕胎罪的制度实践与其目标相去颇远。

  [关键词]堕胎 避孕 民国法律 司法实践

  [标题]关于押租和近代封建租佃制度的若干问题——答李德英先生

  [作者]刘克祥

  [摘要] 押租原是地主防止佃农欠租而预收的保证金,是经济强制取代非经济强制的产物,不久蜕变为名目繁多的高利贷剥削,成都平原和四川的押租最为流行和苛重。“押扣”不过是地主榨取押租的一种手段。租佃制度历史久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与生产者的分离,同市场或市场经济没有内在联系。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增押增租、频繁撤佃成为地主压榨佃农的主要途径,押租、地租交替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佃农的贫困化和贫农雇农化,押租和封建租佃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包括押租在内的封建租佃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押租制 押扣 封建租佃制度 佃农贫农雇农化 耕者有其田

  [标题]远看民国

  [作者]王建朗

  [摘要]对于专注于具体研究的人来说,总以为民国很长很长。即使是专攻民国的某一时段,也会觉得耗尽你毕生的精力也未必能称精通。但是,当你有一天跳出具体研究,以一局外人的目光来远看民国时,你突然发现,民国其实很短被短。

  [关键词]

  [标题]国际化发展: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陈谦平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华民国史研究巳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30多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险学”到“显学”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学者思想禁锢的解除、资料占有的全面、研究方法的多元和理论视野的拓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出类拨萃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在国际汉学界居于学术前沿,这也是民国史研究逐渐成熟的标志。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华员国史》(36册)全套出版,民国史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过去的研究成就巳十分显著,但如何进一步搜集民国史资料、建构研究框架、完善研究方法、探讨乃至突破相关理论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以下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标题]民国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与发展空间

  [作者]朱 英

  [摘要]历经几代学者30余年的艰辛努力,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众多著名民国史研究专家为主体,并有其他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学者共同参与撰著的大型《中华民国史》,终于在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全部出版了,这是中国近代史学界值得庆贺的一大学术盛事。该著总计12卷,16册,洋洋近800万言,是迄今为止字数最多、分量最重的中华民国史著作,加上同时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8册)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12册),合计字数多达2100万,无疑是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学术成果。

  [关键词]

  [标题] “通史”与“专史”:民国史“写法”小议

  [作者]章 清

  [摘要]编纂时间历时40年之久的《中华民国史》,在辛亥百年之际全部出齐,自然值得特别祝贺。因为工作关系,近些年有机会了解主持此项工作的李新先生及众多作者为此付出的辛劳,深知这套大书得以全部出版,殊属不易。政治上触及“易代修史”的敏感性,以及学术上遭逢“史料丛出”的时代,都为该书的完成增添了重重困难。无论如何,在民国史研究上,这套书籍的出版无疑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在民国史实重建上取得的成绩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一步思考中华民国史的“写法”。私意以为,编纂《中华民国史》,最大的挑战是确立具操作性的编篡架构,那解决如何“写”的问题,这既是编纂者面临的问题,也是检讨该书得失的枢机所在。这其中“通史”、“专史”的编纂架构如何更好配合,即构成问题的关键。所谓总结既往,开拓方来,正其时也。

  [关键词]

  [标题]《中华民国史》与民国派系政治研究

  [作者]刘维开

  [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持之《中华民国史》12卷本的完整出版,应该是近年来中国大陆民国史研究的盛事。这套书从立案到陆续出版,前后超过30年,这是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当年参与其事的前辈学者已有多位故世,青年学生已成为中年学者,不久前又将尚缺的5卷补齐,以全套出版,且在纪念辛亥百年之际,自然引发各界注意,相关报道不断。

  [关键词]

  [标题]求同存异推陈出新——“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张艳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界对传统和当代中国乡村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为了总结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和拓展该领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生产·消费·地权·租佃关系学术研讨会”。会议于2011年7月8日至10日在河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多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近30名研究近代乡村社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议论题集中,与会学者就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地权分配、租佃关系、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展示了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若干新的思考与结论。

  [关键词]

  [标题]书讯《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 年间国共政争》

  [摘要]该书讲述的是1944-1946年以国共关系为中心的中国政治史。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0-12-07 15:54: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