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
2020-11-13 08:32: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点击:


点击封面阅读

  目 录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笔谈(上)

  重视细节,拒绝“碎片化” 章开沅 (4)

  近代史研究中所谓“碎片化”问题之我见 郑师渠 (5)

  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 罗志田 (10)

  克服碎片化,回归总体史 行 龙 (18)

  “整体”与“区域”关系之惑——关于中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 杨念群 (23)

  不必担忧“碎片化” 王 笛 (30)

  专题论文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以皖南徽州地区为例 刘克祥 (34)

  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以20世纪三四十代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王先明 (58)

  农贷与甘肃农村经济的复苏(1935—1945年) 黄正林 (77)

  官治与自治之间:清末州县劝学所述评 刘 伟 (99)

  朝代鼎革之际的小白山鹿圈:以养鹿人为中心的考察 陈 波 (111)

  鄂豫皖苏区肃反问题新探 张 永 (120)

  问题讨论

  农民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 李金铮 (134)

  读史札记

  抗战期间的国军伤兵群体考察——以军政部荣誉军人第十八临时教养院为中心 李常宝 (152)

  英文目录与提要(CONTENTS) (160)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笔谈(上)

  内容摘要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  ——以皖南徽州地区为例 刘克祥

  内容提要 本文在深入发掘屯溪档案的基础上,以皖南徽州为例,对永佃制下土地买卖演变的全过程:从“收苗管业”的土地买卖到“收租管业”的租权买卖;从依存于土地的租权买卖到剥离土地的地租买卖;从以田地丘块为单元的地租整卖到分拆零卖,最后达致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进行认真考察,阐释其性质和影响,认为变化的实质是地权的债权化。地权蜕变为放本取息的债权,增强了土地的日常性金融调剂功能,改变了土地(田底)的占有形式和地权分配态势,导致部分田产“合业”的产生和地权的相对分散。

  关键词 永佃制 土地买卖 租权买卖 债权交易 金融调剂

  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王先明

  内容提要 借助于社会流动的分析路径,或可以进一步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富农阶层的动态特征和一般情状。富农阶层的总流动率和上向流动率呈下降趋势,上向流动率与下向流动率之比也是逐代下降。富农的代内流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揭示着时代进程的历史特征。革命主导下以变革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为目标的社会改造运动巨浪迭起,富农阶层由此发生结构性流动。富农的生成及其存在,对于乡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始终是既具有内驱力也有着引领性的社会力量。在大的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背景下,通过富农阶层流动的个案分析,或许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再思考。

  关键词 富农阶层 社会流动 结构性流动 华北乡村

  农贷与甘肃农村经济的复苏(1935—1945年) 黄正林

  内容提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开发西北和建设抗日后方基地的背景下,国民政府在甘肃推行农贷政策,建立了以新式银行、合作社和合作金库为核心的金融网络,形成了“政府—银行—合作社(合作金库)—农户”的农贷模式。甘肃农贷以1941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1年之前以救济农村为主,之后以国民经济建设为主,发放农田水利、农业推广、土地改良、农村副业和畜牧业等贷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农贷的发放,使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也使抗战时期成为近代以来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一个时期。

  关键词 近代甘肃 农业贷款 农贷模式 农村经济

  官治与自治之间:清末州县劝学所述评 刘 伟

  内容提要 在清末的兴学热潮中,州县出现了一个新机构——劝学所。劝学所总董和劝学员由本地人担任,办学经费主要是自筹,职权上包揽地方一切办学事务,具有很强的自治特点。但是,由于当时地方自治并未成立,劝学所更多的是秉承提学使指令,并在地方官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所以只是一个半官治半自治的机构。随着劝学所的出现,州县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劝学绅董群体,他们的权力直接来源于官府的札委,职责范围涉及官办学务和自治学务两个方面。虽然他们并没有被纳入正式官员的行列,但却具有正式权力,成为半官半绅、亦官亦绅的双面人物。劝学所的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清末地方机构改革中新旧交替的内在矛盾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 清末 州县 劝学所 官治 自治

  朝代鼎革之际的小白山鹿圈:以养鹿人为中心的考察 陈 波

  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清末民初鼎革之际,吉林市小白山鹿圈在望祭长白山的朝廷神圣仪式中消逝而成为地方祭祀一部分的过程,指出官僚机构、鹿圈负责人等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展演鼎革之际延续与断裂的逻辑,尤其皇家和国家的观念于民国代兴后在地方上的式微与延伸的轨迹,呈现官员眼中鹿所具之神圣与世俗属性显隐结构转型与养鹿人国家观念延续的复杂趋势,以及底层执事人在其间经历的生活变奏曲。

  关键词 辛亥鼎革 长白山望祭 山岳祭祀 皇家与国家

  鄂豫皖苏区肃反问题新探 张 永

  内容提要 除了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和沈泽民、陈昌浩等的“左倾”教条主义,鄂豫皖肃反发生原因至少应补充三点:一、当时鄂豫皖红军中确实存在严重的纪律问题,需要大力整肃;二、1930年代初政治派系极为复杂,斗争残酷,真假难辨,容易诱发冤案;三、红四军干部在南下行动中对抗中央分局,违反了“党指挥枪”原则。红四军白雀园肃反被杀人数不是2500人,约有800人作为反革命组织成员被捕,其中小部分人被杀,另外有超过1500人作为富农等阶级异己分子被驱逐出红军。中下级干部在肃反扩大化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鄂豫皖 苏区 肃反 红四军 白雀园

  农民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 李金铮

  内容提要 农民的支持与参加是中共革命胜利的主要保证,问题是如何解释农民的这一行为。学术界的解释与争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土地集中、家庭贫困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二是社会经济改革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三是民族主义与农民革命的关系,四是中共动员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以上说法都揭示了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且多是从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分析,缺乏农民自身的声音,尤其是缺乏对农民个体或群体感受的关怀。事实上,农民支持与参加革命的动机十分复杂,很难能用一条或几条理论概括。在农民支持或参加中共革命的行动中,土地分配、家庭贫困、社会经济改革以及民族主义在动员农民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仍需要做大量的农民个体与群体的实证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方可还原农民的革命动机,也才有利于中共革命胜利原因的解释。

  关键词 中共革命 农民 动员

  抗战期间的国军伤兵群体考察 ——以军政部荣誉军人第十八临时教养院为中心 李常宝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0-12-07 15:53: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3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