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六期
P. 12

2022 年第 6 期

                   发展后,这种现象出现普遍化倾向。 上海的党员听到区委鼓动人心的报告后往往非常兴奋,否
                   则就失落,呈现“容易喜欢,容易消极” 的情况,区委称之为缺乏“ 自信力”。                                    ①  上海区委总结为
                   “革命潮流消沉,同志疲乏” ,不少人离开革命。 革命非一日之功,在最后的胜利到来之前,具
                                              ②
                   体革命行动虽不乏成功,但常以失败告终,影响一些党员的心态。 1926 年 8 月,上海中华书局的
                   工人运动受资方和当局强力压制而失败,引翔港部委的党员情绪极为低落,接下来两次街市演
                   讲仅有少数人按要求出席,且“ 只低声呼口号”,表现出“ 不振作、无精神、无勇气、无组织” 的

                   面貌。  ③
                       此外,党员还面临着腐化变质的考验。 1926 年 9 月,中共中央将过去党的生活分为三个时段:
                   1923 年二七罢工之前为组织草创阶段,生活最苦;二七至五卅组织有发展,生活“艰苦卓绝”;五卅
                   后生活“大优裕”,工作却不如以前。 在前两个时段,干部很少领取生活费,“天天吐血做工”;第三
                   时段全党经费增加,奉献精神却有所下降。 中央发现各级部门间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各部委

                   设置办公杂费,“都太官僚气”,工作亦都“很形式”,整体“工作并没有比以前好”。                                     ④
                       在具体革命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往往会筹措一些经费。 部分中下级干部参加活动常常讨要
                   金钱,出现“雇佣劳动化”倾向;还有人贪污活动经费,被称为“揩油”“贪官污吏化”。                                        ⑤  北伐开始
                   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各地均有党员侵吞公款的现象,“ 给党以恶劣的影响”。                                        ⑥  干部追求金
                   钱后,很容易深陷其中,进而销蚀革命意志。 1926 年初,上海一部委有 16 个支部,其中 3 个支部
                   的书记被日本资本家收买。              ⑦  同时,一些投机分子见有利可图,企图混入党内得到权位。 随着北
                   伐凯歌高奏,这些人要求到北伐军权力中心汉口和江西去工作,或者到国民党机关中工作,以谋
                   得官位。    ⑧
                       作为具有远大理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图纸面的强大,更不允许组织涣散、党员质量不高的
                   情况大面积地持续出现。 一些干部即提出换回质量优先策略。 当然,问题频出并不意味着要回到
                   老路,中央驳回相关提议。 沪区安抚道:新加入者中确有少数反动的不稳定分子,但只是“高潮带
                   进的草渣”,因坏分子加入“而停止吸收新的,那是极大的错误”。                              ⑨  中央明确指出,“对于发展组织
                                                         1
                                                         0
                   的怀疑心理”是“组织工作的最大障碍”。                   ○
                       随后,中国共产党探索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发展之路。 罗亦农分析道,“注重质量是绝对需要
                   的,但是没有许多的同志怎能有多量的发展”,“发展数量还是绝对需要的”。                                     1  也就是说,数量是
                                                                                           ○
                                                                                           1
                   党发展的基础,质量是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1926 年 10 月,陈独秀提出“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改
                                                                                                        ○
                                                                                                        2
                   善质量”的发展理念,即革命者入党之后可以通过革命活动提升自己,质量必然得到提升。                                             1  青年



                      ①   《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独支书记联席会议记录》(1926 年 11 月 3 日),《上海文件》乙 4,第 230 页。
                      ②   《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记录》(1926 年 5 月),《上海文件》乙 2,第 182 页。
                      ③   《上海区委组织部特别通信》(1926 年 9 月 2 日),《上海文件》甲 3,第 384 页。
                      ④   《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书记会议记录》(1926 年 9 月 12 日),《上海文件》乙 3,第 401 页。
                      ⑤   《上海区委特别扩大会议记录》(1926 年 7 月 26 日),《上海文件》乙 3,第 155 页。
                      ⑥   《中央扩大会议通告》(1926 年 8 月 4 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2 册,第 282 页。
                      ⑦   《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书记会议记录》(1926 年 2 月 17 日),《上海文件》乙 1,第 212 页。
                      ⑧   《最近政治党务的概况及今后上海工作进行之方针》(1926 年 12 月 25 日),《上海文件》甲 2,第 123 页。
                      ⑨   《上海区委通告 枢字第十一号》(1925 年 10 月 19 日),《上海文件》甲 1,第 50—52 页。
                      0   《组织问题议决案》(1926 年 9 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2 册,第 181 页。
                      ○
                      1
                      1
                      ○
                      1   《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独支书记联席会议记录》(1926 年 10 月 9 日),《上海文件》乙 4,第 49 页。
                      1   《陈独秀给各级党部的信》(1926 年 10 月 17 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2 册,第 635 页。
                      2
                      ○
                    1 4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