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日本1941
P. 38
就会继续战斗到底(并与日本开战)……一旦美国卷入这场战争,战争将被拖延,世界文明将遭受毁灭。”他对在场的内阁大臣和高级军官
说:“如果战争要持续10年……日本该怎么办?”
没有人作声。松冈相信,他能再次让自己的提议强行获得通过,自从前一年夏天开始担任外相以来,他已屡试不爽。他当天前往皇宫,向
天皇汇报自己的想法。松冈向来认为,日本可以不使用武力,而仅依靠娴熟的外交就能变得更加强大,现在他却开始鼓动直接军事对抗。裕仁
天皇对此大吃一惊,特地召见近卫询问,后者向天皇保证,松冈并不代表政府其他人的观点。
松冈对美国国家性格的误解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力,他执着地认为,只有挑衅才能赢得美国尊重。他太过依赖边缘政策,不知道该何时
收手。而政府中没人对他加以限制,这让太平洋两岸的外交僵局变得更糟。我们知道,赫尔5月12日收到了“松冈计划”,但此后一个月没有任何
回应。松冈5月3日曾给华盛顿传达了一条大胆的口头声明(一种口头外交声明,但通常也以文字形式递交),他以自己典型的戏剧化风格声
称,美国加入欧战将招致灾祸。他表示,日本无意退出《三国同盟条约》。野村大使负责传达这些信息,尽管赫尔已经从破解的情报信息中知
晓此事。
松冈命令野村提出一个日美中立条约,赫尔当即予以否决(“我没有犹豫,立即把它抛在一边”),他认为这并不实际,也与当前问题并不
相关。松冈的许多举动都带有这些特点。早在华盛顿决定以《日美谅解协定条约》与东京接触的4月16日,赫尔对野村说,他对此前几天签署
的《苏日中立条约》并不十分担心,因为:
我一向认为,苏联的政策是不与任何国家开战,除非为了自卫。另外,我没有看到日本有任何想要进攻苏联的打算。所以我觉得这份书面
文件不过是把两国政府之间已经存在的关系和政策写在纸面而已。
美国并不急于与日本达成中立条约。罗斯福政府的政策基于“1941年年初获得的消息,政府从可靠线人处得知,德国已决定进攻苏联”。美
国甚至“私下把这一信息透露给苏联大使”。这将改变一切,包括美日关系。
美国之所以不着急回复“松冈计划”,正是因为美国料到,德苏开战后,日本将更有可能对美国做出让步。6月21日,美国对日本的回应几乎
与“巴巴罗萨”行动消息同时到来。与松冈的挑衅语气一样,美国也变得明显强硬了。美方在4月谅解草案里提到过承认“满洲国”,这曾让日本领
导人感到欣喜,现在却一字不提了。华盛顿现在强调,维持太平洋地区和平是其首要任务,美国和日本都不应觊觎该地区领土。美国因此断然
拒绝日本在东南亚动武的权力,而“松冈计划”强调的正是动武权力。
总之,美国在回应中表示,亚太地区应基于贸易自由和机会平等原则。这一理想状态也反映出赫尔的基本世界观。他来自田纳西州,靠自
己的努力成为律师,自1933年起出任罗斯福政府的国务卿,他总是批评自大萧条以来一直影响全球经济健康状态的保护主义和各种经济集团。
赫尔毫不让步的表态浇灭了日本的希望。当然,协定草案本来也不是美国政府起草的。
赫尔的回复还包括一条口头声明,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该声明显然是针对松冈洋右的。虽然声明称赞日本大使及其手下的敬业精神,但
赫尔也抱怨道:
一些位高权重的日本领导人坚持的路线竟然是寻求对纳粹德国及其侵略政策的支持,而他们唯一愿与美国达成的谅解是,如果美国因为自
卫政策而卷入欧战,那么日本将站在希特勒这一边……只要这种领导人坚持这种官方态度,并以此来影响日本民意,那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只
有通过当下讨论的这份协议才能奠定一种基础,我们才能沿着想要的路线取得实质结果。
这是对松冈5月3日自负言论的强烈谴责,松冈当时说,无论如何日本都将坚持《三国同盟条约》。赫尔的声明还说:“我国政府必须等待
更加明确的信号,即日本政府整体上想要寻求和平路线,但现在还没有收到这种信号。”这其实是要求换掉松冈。1933年松冈从日内瓦回国前
见过罗斯福和赫尔。据说他让罗斯福立即感到厌烦。自我膨胀的松冈很可能无法体会大多数人的行为和感觉。虽然他思维很快,善于使用言语
和姿势来制造效果,但他不能理解他人,他的行为常常难以预测,所以他并不适合这样一个需要耐心、斟酌和技巧的政治岗位。他极其缺乏自
知和自我约束。1941年4月他在梵蒂冈对教皇庇护十二世说:“在世界上所有政治家中,没有人对基督教的理解和热爱有我多,此前没有,此后
也不会有。”而在莫斯科,他竟教导斯大林什么是共产主义,这让斯大林惊讶不已。
松冈曾经一度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完全控制权突然不见了。但当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传来时,他迅速试图挽回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虽然他感
到自己在政府中没有支持者,但他并不在乎,他直接请求天皇立即下令攻打斯大林。裕仁天皇震惊了:不久前松冈还在倡导进攻新加坡,现在
他又说,日本应该进攻北方的苏联(对此,松冈厚颜无耻的借口是“英雄总能果断改变主意。我之前同意南进,但现在我想转向北方”)。根据
《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并没有义务加入德国的军事行动中,但松冈似乎认为这是绝对必要的事。后来松冈在与苏联驻日本大使康斯坦丁·斯梅
塔宁(Constantin Smetanin)会见时宣布,《三国同盟条约》优先于《苏日中立条约》,这让斯梅塔宁吓得脸色发白。
近卫发现松冈在直接呼吁对苏开战后,他感到无比尴尬。第二天他前往皇宫,为自己外相的所作所为做解释。近卫再次向天皇保证,远征
苏联是松冈一厢情愿的想象。“巴巴罗萨”行动让松冈更加孤立。
作家永井荷风并不了解德国进攻苏联时日本国内的真正形势和外交挑战,但他清楚日本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他能够强烈感受到这一点,
因为他的创作自由越来越被限制。他为巴黎陷落感到惋惜,并用红色墨水在日记中为巴黎陷落一周年做了记号。第二天,1941年6月15日,受
风寒而卧床休养的永井在家读书,他读到18世纪以批评社会而闻名的一位作家的话(译者注:原文只给出作家的名字叫Kicho,但无法查到具
体人)。这位作家晚年时,曾有年轻人问他,为何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无所畏惧。他严肃地说:“在每日生活中表现得彬彬有礼、矜持一点也没
什么,但一旦拿起笔,你就不能再拘谨了。”他承认,家人和朋友多年来劝他不要这样做,他们担心他的写作很容易被认为是攻击当局,可能
会因此入狱。他很高兴自己最后坚持了信念,总是记录下在周围观察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