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0
编辑说明
一、 关于本书的注解,原则上中文著述用中文表述作者姓名、著述标题、
出版发表处、出版发表时间、页数等,外文著述则用外文表述这些内容。但
是,一些撰稿者更为细致,在外文著述的外文表述后面又加上了中文的作者姓
名(音)和著述标题。为保持注解的原汁原味,我们对此予以保留。
二、 本书中有些名词有多种表述或译法,但意思是一样的,如“锡安主
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均是Zionism的不同中文译法。“碎玻璃之夜”“玻
璃破碎之夜”和“水晶之夜”等等,也是同样情况。对此,我们没有强求
统一。
三、 本书各章的附录均具有重要价值,为保持其原汁原味,我们对原文一
般不作修改或更新,只对个别有误处做了注解。
四、 本书各篇、各章中有少数内容存在前后重复的情况,如中犹文化的共
性、德日对犹政策分歧、俄国犹太人的特殊处境、“河豚计划”等,但考虑到
各篇、各章的阐述角度不同,因此统稿时没有将它们删除,只是对词语做了一
些技术性处理。
五、 本书的撰写者分工如下 : 史述篇——潘光、王健撰写 ;理论篇——戴
轶尘、罗爱玲、汪舒明撰写,林春敏修改充实 ;模式篇——潘光撰写,陈心
仪、林春敏提供资料。潘光负责全书的审核和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