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10

98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作家,来华后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新中国工作,
              写出了颇具影响的著作《中国胜利了》。1955年4月,他以记者身份随周恩来

              总理赴印尼采访在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会议,在“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炸
                          56
              事件中遇难。 医疗队其他犹太裔成员也有许多感人事迹,这里不一一介绍,
              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像这样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犹太友人还有许许多
              多。如曾经担任孙中山先生侍卫长的犹太人“双枪科亨”(莫里斯 · 科亨)也

              积极参加了抗日战争,在国民党军队的对外联络和军备采购方面发挥了特殊
              的作用。1949年后,他又成为新中国的好朋友,多次应宋庆龄之邀来中国访
                  57
              问。 前面提到的弗兰克 · 塞莱格是犹太难民中的一位工程师,当日本当局要
              他帮助指导生产手榴弹和其他军火时,他便与中国工人密切配合,设法使生
                                                                    58
              产的手榴弹不能爆炸,以这种间接的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 德国犹太人威
              廉 · 迈因策尔(Wilhelm Mainzer)抗战时期参加中国军队,后升任高级医官,
                                                    59
              战后与中国护士结婚,双双移民以色列。 德国犹太人汉斯 · 克尼格(Hans
              Konig)战时担任塔斯社上海分社记者,积极向外界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斗
              争,后来曾任民主德国首任驻华大使。上海锡安主义修正派领导人J · 汉瑟也
                                                                          60
              冒着生命危险,为重庆方面传送情报,曾多次被日本宪兵队传讯。 美国犹
              太人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1945年来到中国,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争
                                         61
              取解放和建设新中国的事业。 汉斯 · 希伯的遗孀格图德 · 罗森伯格(Gertrude
              Rosenberg)是宋庆龄的亲密战友,在希伯牺牲后继续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
                                 62
              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曼尼亚 · 雷斯(Manya Reiss)





              56  张彦:“八宝山墓碑上的外国人——忆医生、诗人、记者、烈士严裴德”, 载《百年潮》2000年第7期。也可
                 参见前引张至善编译书和前引王砚文。
              57  参见丹尼尔 · 列维(Levy, Daniel)著: 《双枪科亨》(Two-Gun Cohen: A Biography),纽约,1997年版。
              58  潘光等主编 : 《犹太人忆上海》,第150页。
              59  潘光主编 : 《犹太人在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60  潘光等主编 : 《犹太人忆上海》,第65—77页。
              61  参见李敦白等着 : 《李敦白回忆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2  潘光主编 : 《犹太人在中国》,2005年版“序”。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