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24

112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上海犹太人移居国外而奔波。西特林一直作为以色列政府名誉移民官员在香港
              与犹联保持联系。香港的犹太社团在这方面也起到了中间桥梁的作用。霍瑞

              斯 · 嘉道理长期担任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香港办事处名誉财政官,负责JDC与
              上海犹联之间的钱款往来。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上海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犹联的工
              作一直非常支持,对仍居住在上海等地的犹太人也非常关心,并根据情况给
              予适当的补助。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与来访的新加坡犹裔政治家戴维 · 马

              歇尔(曾任新加坡首席部长和驻法国大使)交谈中,了解到一些在华犹太
              人在移居其他国家方面仍面临若干政策性障碍,随即指示有关部门协助他
                                                                               24
              们尽快办理离境手续,使这些犹太人很快就顺利离境移居其他国家。 经
              过中国方面做工作,苏联政府也改变了政策,同意接收部分在华犹太人移
                      25
              居苏联。 1952年,上海有关部门解除了对金额达40万美元的“帕拉姆特”
                           26
             (Palamt)基金 的冻结,供上海犹联使用。上海粮食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粮
              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低价向犹联提供高标准面粉,满足其生产无酵面

              包等宗教食品的需要。上海房地局为帮助犹联救济上海的贫困犹太人,主动
              将拉都路新会堂的买价提高了 50%以上。1955年后,上海市政府还减免了很

              大一部分上海犹太社团的财产税。上海犹联对此深表感激,在年度报告里一
              再指出,所有与犹联和其他犹太组织接触的政府官员始终富有同情心,乐于

              助人。
                  据统计,在犹联注册的上海犹太人1950年有2 000人左右,1951年也在
                                                        27
              2 000人上下。到1952年,还有600 ~ 700人。 1954年6月底,在犹联登记
              的上海犹太人有310人。到1956年6月底,上海犹太人还有171人,其中苏联
              公民87人,平均年龄40.86岁,其他84人的平均年龄为46.98岁,有10人已获

              签证准备离境。到1958年6月30日,上海犹太人只有84人。当年天津希伯来


              24  陈庆珠(Chan Heng Chee): 《独立之激情 :  戴维 · 马歇尔政治传记》(A Sensation of Independence: David
                 Marshall. Political Biography),新加坡,2001年版,第220—223页。参见比德 (Joan Bieder): 《新加坡的犹
                 太人》(The Jews of Singapore),新加坡,2008年版,第131页。
              25  前引陈庆珠 : 《独立之激情 : 戴维 · 马歇尔政治传记》,第131页。
              26  此处指当时巴勒斯坦犹太代办处在华机构拥有的一笔资金。
              27  前引迪克书: 《远东的流浪者和定居者,犹太人生活在中国和日本的一个世纪》,第150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