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49

第八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国际背景 :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的影响                137



                    导人又提出轰炸奥斯维辛的建议,但也被盟军当局以“技术原因”所拒绝。到
                    战争的最后阶段,除了加速进军外已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拯救死亡营中的犹

                    太人。1945年春,随着盟军解放一个又一个集中营,纳粹大屠杀触目惊心的
                    后果终于暴露在全人类面前,使世界为之震惊,全球范围同情犹太人进而支持

                    锡安主义的潮流迅速高涨,形成难以阻挡之势。
                        在此前后,在这样一种同情犹太人的大气候中,各大国政府对犹太人问
                    题的政策均发生质的变化,即从一般同情犹太民族转变为支持在巴勒斯坦重建

                    犹太国家。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4年10月公开宣称 :“我知道犹太人曾经在多
                    么长的时间内多么热切地争取并祈求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犹太共和国。我相信
                                                                                 20
                    美国人民支持这个目的,如果我再次当选,我将帮助实现这一目的。” 同时,
                    共和党的竞选政纲也明确提出 :“为了给数以百万计的被暴政逐出家门受苦受

                    难的犹太男人、妇女和儿童一个避难之处,我们要求巴勒斯坦向他们开放,实
                    行不受限制的移民和拥有土地,以便……把巴勒斯坦建成为一个自由和民主
                               21
                    的共和国。”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一直谴责锡安主义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从
                    1928年起在国内禁止锡安主义的苏联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苏联副外交人民
                    委员迈斯基于1943年访问巴勒斯坦,与犹太代办处和锡安主义领导人进行了

                    会谈。战争后期苏联宣传机器猛烈抨击纳粹的屠犹暴行,而对锡安主义的批评
                    已不多见。1947年5月14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问题

                    的特别会议上发言。他用了大量时间来追述犹太人民遭受的“非常的不幸和苦
                    难”,并且正式表态支持“把巴勒斯坦分成两个独立的自治国家,一个是犹太
                                         22
                    国,一个是阿拉伯国”。 这是苏联第一次明确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重建国
                    家。苏联态度的转变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而纳粹大屠杀造成的感情因素
                    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突出表现在两点上 : 其一,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在

                    二战中死于纳粹屠刀之下,因而苏联人民对同样遭受屠杀的犹太人普遍表示同
                    情 ;其二,苏联犹太人经过纳粹大屠杀劫难后民族认同意识大大加强,普遍
                    支持锡安主义。显然,苏联领导人在决定调整政策时是考虑到这些因素的。



                    20  《纽约时报》,1944年10月13日。
                    21   George Kirk, The Middle East in the War, London, 1954, p.318.
                    22  国际关系研究所: 《巴勒斯坦问题参考资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53—60页。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