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4
前 言 1
前 言
70多年前,当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都
对急需救助的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它们对每一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犹太人的
拒绝,等于是扼杀了一个生命。回顾那段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民
和上海这个大都市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向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为救助他们做
了一切可能做的事。从1933年到1941年,大批从希特勒屠刀下逃生的欧洲犹
太难民远涉重洋来到上海,也有少数人从其他城市进入中国,其总人数达到
3万左右。除了其中数千人经上海等城市去了第三国外,至1941年12月太平
洋战争爆发,仍有25 000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中国,特别是上海当作他们的“诺
亚方舟”,人数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
犹太难民数量的总和。
当600万犹太人在欧洲被屠杀之时,来华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
患难,在中国的土地上度过了艰难岁月,有的还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反法西
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目前,仍然健在的前来华犹太难民及其后代分布在世
界各地,具有强烈的“中国记忆”和“上海情结”。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公
认为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所做出的一大“善举”和贡献,受到各国人
民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我记得,1995年,在欧洲举行了许多纪念第二次世
界大战胜利50周年的活动,但只有一个活动直接与中国有关,那就是在奥地利
萨尔茨堡举办的“奥地利犹太人避难上海”研讨会。我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做主
题发言,见到了许多当年在上海避难的犹太老人。会后几天,奥地利议会决定
设立基金,对纳粹暴政给犹太人造成的苦难给予赔偿。现在,每年都有奥地利
“大屠杀纪念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来到我担任主任的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