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五期
P. 9
马敏/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变迁
对“本邦之物品”“邃古文明之迹”,中华文化传统中历来有其条分归类之旧法。作为有几千年
历史的农业文明国家,中国历史上有关农作物分类和农业生产的“农书”数量最多,其中,南北朝时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约538年)是现存最早且最完备的综合性农书,共十卷九十二篇,涉及农林
牧副渔各个方面。其次是记载中草药分类及药性的医药书,尤以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
年)最为著名,该书事实上是中国古代植物学与动物学分类集大成之作。①较之农书和医书,中国
历史上关于传统工艺之书,相对较少,但也并非完全乏善可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工艺之书,一
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一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1637年)。在中国产品与
工艺技术分类史上,《天工开物》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可视之为中国历史上产品与工艺综合分类的
开山之作。该书将中国古代工农业产品及工艺分列为18个部门,分门别类详述各种产品的性质、
用途及工艺技术。②
不难想见,当近代博览会组织者们对神州大地上“天覆地载,物数号万”③的物品进行分类征集
和展陈时,古人所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著作中“凡有相关,靡不备采”的博物思想,“物以类
从,目随纲举” “以部为纲,以类为目”的分类思想④,势必对之产生影响。如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
会展品就被粗略分成两大类:“首天产,次制造”。“天产门”包括农业类、植物类、动物类、天然类
(矿物等)四类;“制造门”则分为教育类、手工类、纺织类、美术类、杂货类、饮食类、游戏类共七类0
除教育类外,大都沿用传统的分类办法再行细分。⑤
另以武汉劝业奖进会展品征集为例,其改订章程中规定,“凡在本省出产及在本省地方贩卖之
天产、制作、采取各品,无论卖品与非卖品,均得为出品。惟不得以外国物产为出品”。⑥而后制定
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出品规则》,则明确规定将展品划分为天产品、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
五大部类进行征集。其中所谓“天产品”,即“凡可以供本国及外国之饮食或制造之原料者”,包括
农产类、树艺类、蚕桑类、水产类、药材类、矿产类、狩猎类;工艺品则为“凡由人工或机器制成,足供
人生之用者”,包括染织类、服装类、陶瓷类、鬃漆类、琉璃杀琅类、五金类、玉石类、牙角类、隸革类、
竹木类、笺扇类、化学制造类;美术品为“凡基于美学以自我发挥其意匠技能者”,包括绣织类、绘画
类、雕塑类、锻冶类(镶镀器等)、陶烧类(紫砂壶等工艺品)、手工编织类;教育品为“凡以教育为目
的而与实业相关系者”,包括教育用品类、理化器械类、图书类、成绩类、标本模型类;古物品为“凡
足以供历史及美术之研究者”,包括金类(钟鼎、刀剑、古币、古镜、印章等)、石类(古玉、石碑、古砖
瓦、古砚等)、陶瓷类、书画类、杂物类。⑦其中,美术品和古物品的分类主要仰仗中国古时传统的分
类方法,教育品则更多采用了西式的分类方法。
而到举办全国性博览会(如南洋劝业会、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和西湖博览会)时,展品分类
则一改过去相对粗疏的传统分类方法,更多参照了西方和日本博览会的分类方法⑧,更趋正规化和
① 《本草纲目》在分类上遵循“以部为纲,以类为目”的原则,将1892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
鳞、介、禽、兽、人16部,共60类。参见唐明邦《本草纲目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版,第12—16页。
② 参见(明)宋应星著,钟广言注释《天工开物》,中华书局1978年版。另见薮内清等著,章熊、吴杰译:《天工开物研究论文
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页。
③ (明)宋应星著,钟广言注释:《天工开物》,第1页。
④ 唐明邦:《本草纲目导读》,第3、12页。
⑤ 《商场贸易表例》,《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调查表》,第26—27页。
⑥ 张廷海编纂:《奏办武汉劝业奖进会一览》,第7页。
⑦ 张廷海编纂:《奏办武汉劝业奖进会一览》,第19—24页。
⑧ 西方博览会的展晶分类方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大体上是从按物件性质分类,过渡到更为系统地按物品的生产领域和
来源划分为不同的部类,并逐渐同国别和地域区分相结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