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近代史研究》2020第六期
P. 136

•专题论文•







                    早期Pragmatism中文译名的变迁







                                                        吴巳英








                    内容提要1906年至1930年代初,“pragmatism” 一词先后被翻译为“实用论”“实用主
                   义”“实验主义”“唯用论”“唯用主义”等不同的名称。张东赛、胡适、叶青、李季等人围绕
                   upragmatism"的译名问题进行了大量立论、阐释与批评。张东範是最早将"pragmatism"翻
                   译为“实用论”的学者,但后来却弃用这一名词。胡适首次向中文读者介绍这一哲学思想

                    时,为突出杜威这一派“实验的方法”,提出采用“实验主义”作中文总名,并为之对应英文
                   名称"experimentalism ",违背了英文学术界的规范 "experimentalism "专指杜威的思
                   想,“pragmatism”才是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等人思想的总名。叶青、李季批评胡适的译法

                   是在冒充科学,他们认为“实用主义”才名副其实。“pragmatism”中文译名的变迁既体现
                    了各位译者的主观立场,也展现了各思想流派的相互竞争。
                   关键词pragmatism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唯用论译名竞争
                   作者简介吴巳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Pragmatism(现一般译作“实用主义”)是18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种哲学派别,20世纪前30
          年是其发展繁荣期,曾对美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也曾一度广受中国知识分

          子推崇。“实用主义在中国”这一议题,从199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哲学界、史学界、教育学界共同
          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翻译学的视角切入,希望对老话题做一些新阐释。
              Pragmatism自20世纪初传到中国后,关于它的译名一直争议不断。1979年吴森呼吁改译

          pragmatism为“实践主义”,他批评胡适提倡的译名“实验主义”令思想界人士“无所措手足”,贻害
          文化建设。①2017年刘笑敢曾向安乐哲提问:“安乐哲教授讲到实用主义,这曾经是一个贬义词。
          '实用'这个词语的确不好,所以胡适教授说过应该用工具主义、实验主义来翻译。到底怎么翻译,
          确实是一个问题。”对此安乐哲回复:“关于实用主义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把它称作实验主义。”②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实用主义的译介:有关科学、哲学、宗教的抉择”
          (20720191054)的阶段性成果。感谢王宏志老师的指导,感谢黄克武、陈力卫老师及匿名评审专家的批评建议。
             ①  吴森:《杜威思想与中国文化》,汪荣祖主编:《五四研究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第145页。
             ②  杜维明、安乐哲等:《中国哲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未来趋向》,《哲学动态》2018年第8期,第10页。安乐哲对pragmatism
          有深入研究,主张 pragmatism 应与儒家思想对话,参见 Roger Ames, M Confucianism and Deweyan Pragmatism: A Dialogue,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ol. 30,No. 3 -4 (2003) ,pp. 403 -417O
           132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