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36
&叫支昂完 2022 年第 2 期
丝织业则为国际市场服务 。
宋代以后,太湖沿岸地区淤积发展,促成了大规模的湖田,湖回推动了桑墓渔塘等高效生态农
业的发展,为丝织业和市镇成长提供了条件,使对外生丝输出也日益增多 。 丝、茶等大宗商品在传
统时代的国际市场上占了大份额,这与长兰角的农业生态稳定有关系 。
明清时期的农业集约化使平原区没有大水荡,破碎化的水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桑基稻田与桑基
鱼塘 。 桑蚕利润高于种稻,农民将田中之泥堆于岸边,积士成地,形成桑地扩展 。 "桑地宜高平,不
宜低湿;高平处亦宜培士深厚 。 蚕桑随地可兴,而湖州独甲天下,不独尽艺养之宜,盖亦治地得其道
焉 。 厥士涂泥,肢塘四达,水潦宜消 。 " ①在海宁一带,陈确看到海宁农民在水干时挖河泥改变了环
境尝见勤农贪取河士以益桑田,虽不奉开河之令,每遇水干,争先挑掘 。 故上农所{田之田必枪,
其所车扉之水必深 。 盖下以扩河渠,即上以美士疆,田得新士,不粪而肥,生植加倍,故虽劳不
恤 。 " ②农民不断地捞河泥,加上他们养猪和用蚕粪等喂桑,使这一地区的桑基生态农业的高效得到
了维持 。
对外开放推动了嘉湖地区的蚕业和丝织业,也进一步使桑基生态农业得到扩张 。 在南碍,农民
忙完养蚕缭丝后,开始采二叶养二蚕 。 这里出产著名的七里丝 。 随着桑树种植的扩大,稻作被压
缩 。 上海开埠前,清政府限制生丝出口 O 对外开放以后,江南丝织业直接面对世界市场,生丝出口
量迅速增加 。 短短数十年间,南得 、震泽、乌青为代表的苏嘉湖区域丝业市镇得到快速的发展和繁
荣,蚕桑专业化取得长足的进步 。 19 世纪下半叶,南京、镇江、常州纷纷兴起蚕桑业,并逐渐形成专
业化与分工的生产方式 。 太湖流域良好的吁田生态,满足了专业化生产的扩张 。③
这一地区的生态农业和景观在近代了得到了西方人士的认可 。 18 世纪末,马夏尔尼使团在浙
江感受到农业的密集 。 "浙江省多湖泊,像江南一样江河和运河交错,但除了稻米外,出 产极不相
同,主要产丝,为喂养口士丝的蚕,山岭之间肥沃、美丽的河谷,乃至平原都种植了桑树 。 "然而,他认
为中国的园林风格是征服自然,西方人的园林风格是改进自然 。④
20 世纪初,农业部的士壤专家金博士 (F. H. King) 完全肯定了中国的生态农业,当时西方的生
态农业概念还没有兴起,然而,金肯定中国农业的可持续性 。 金发现东方田野的时空是一种拥集的
时空,这种集约化空间有各种各样的复杂经营 。 江南有各种各样的河道与小水塘,有各种积肥设
置,他发现这一地区的生态与施肥相当有效 。 秧田与插秧田景观各有特色 。 他在浙江看到一块刚
刚整理好的准备插秧的稻田,泥土被 弄成了粉末,然后与泥浆泪合 。 这是传统农田耕作的粗秒过
程,自宋代以后农民便这样耕作,对国人来说再正常不过,金却视其为一种独特的维持肥力的经营 。
另外,他对当时的农村卫生条件也持肯定的态度 。 他引斯坦力博士 1899 年的讲话从中华民族诞
生以来的 3000 或者 4000 年间,中国的出生率一直都显著地超过死亡率,且中国的卫生情况比中世
纪的英国要好得多 。 家庭卫生的主要问题是每天打扫房子,假如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又能获得一些
额外的利益那就更好了 。 极富文明的西方人焚烧垃圾,将污水排入大海,中国人则是将两者都用作
肥料 。 中国人不浪费任何东西,并且总是将神圣的农业职责铭记于心 。 对细菌的研究工作表明,处
理人粪尿和生活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们埋在干净的士壤中自然净化 。 "斯坦力博士认为上海
① 同治 《 湖州府志》 第 30 卷 舆地略 清同治十二年 (1874 年) 于IJ 本 。
② 陈确: { 陈确 集》 第 15 卷,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第 365 页 。
③ 罗待: { 世界市场与苏 嘉 湖蚕 桑 丝织经济 图 } , { 上 海 师范大学学报 } 20 1O年第 3 期 。
④ 乔治 · 马夏尔尼 、 巴罗 著 ,何高济等译: { 马夏尔尼使 团使华观感 } ,商务印书 馆 2015 年版, 第 69 、450 页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