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35

"近代中国的人与自然"笔谈

               输线以黄浦江为中心 。
                    上海开埠以后,黄浦江疏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o 1858-1862 年,河口段 31 公里一般水深均
               在 6.1 米左右,最低水位只有 3.4 米,不能适应海船吃水的深度 。 光绪三年( 1877 年) ,荷兰工程师
               艾沙( G.  A.  Esche) 和奈格(J. D.  Ryke) 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 他们指出:黄浦江河道靠潮水维持,改
               进航道需要加大进潮量 。 他们制订了漏斗形导治线,上游较窄,逐渐均匀地向河口放宽,以此满足
               航运需要的稳定河道 。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成立黄浦江河道局,奈格任总工程师,光绪三十三年
               施工,堵塞内沙北支老航道,以南支为独一新航道,采取两岸筑堤的方式束窄河床 。 并确定了从吴
               搬口至江南造船厂 33 公里的导治线 。 宣统元年 (1 909 年) ,挖泥量达 600 万立方米,河口有弧形导
               堤,外沙水深达最低水位下 6.3 米,航道的宽度 122 米 。① 随着近代中外人士对黄浦江的正在淤,上
               海港成为东方大港 。 19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再加上原有的大运河体系在黄河北徙
               后的崩费,促成了近代上海港口的形成和长兰角经济的发展 。


                                                     二、运河危机


                    传统时代人类对自然河流的改造,莫过于政府动员人力物力开挖运河 。 官方通过开挖运河完
               成大一统,也改变了自然 。
                    明清的治水者在清 口和高家堪这一小小的区域,使黄淮运 整合 于一体,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
               维持黄河南流,改变了黄淮水的动态,维持了运河 。 明末,河道都御史潘季 驯的治理模式是蓄淮水
               于湖,抬高水位,以此济运并刷黄,黄淮治理一体化 。 不得不说,这是具有生态智慧改变水流动态的
               一种治理模式 。 只是后期因黄河淤高,淮水难以刷黄和济运并行,淤积使得济运难度加大,官方引
               黄济运,甚至用黄河水灌塘济运,使运河维持戚本越来越高 。 道光年间,运河淤高兰米多,自清江浦
               至高邮二百余里,粮船经常衔尾停泊,陷入泥士之中 。 官方建坝、拦断运河 ,层层蓄水 , 甚至用人工车
               扉办法将水翻入运河中养船。② 随着黄河淤积抬高,北徙危险越来越高,其实,北徙的自然形势早
                已形成,只是以黄济运延缓了这种变迁 。 就洪泽湖本身而言,清口区域的黄河倒灌使北部湖底淤积
               严重,多年的平均淤积速度大约为每年一厘米左右 。③ 黄河淤高和洪泽湖淤积使清口束清刷黄能
               力大减,治黄与治运一体化功能大大减弱 。 洪泽湖北部地势的淤高,使湖水更多地通过里运河中南
               部的五坝进入入海通道,淮水则不断地从山吁五坝下高宝诸湖进入人江通道 。
                    随着黄淮运湖控制成本的增加一些人士开始议论海运 。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道光初年提出 海
               运十宜,第一便指出黄淤引发的危机 。④ 其实,海运是在更大范围寻求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突破 。 咸
               丰五年,黄河北徙,没有黄河水济运,运河失效,官方不得不依靠海运,而旧区运道基本上用于运盐 。
               长兰角的港 口,特别是上海港,在海运环境下得到了扩张 。 在向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大运河传统
               运输系统的崩惯,使运粮转向上海港,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港的发展 。


                                             兰、传统农业生态的高效维持


                    长兰角的传统农业的型态包括发达稻作和桑蚕业,松江一带以稻作见长,而嘉湖地区桑蚕业和


                   ① 《 上海水利志 } ,第 284 页 。
                   ② 徐炳顺: { 扬州运河 } ,广陵书社 2011 年 版,第 124 页 。
                   ③  未松泉 、窦 鸿身等: { 洪泽湖     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7 页 。
                   ④  包世臣撰,李星点校: { 包世臣全集 } ,黄山书社 1993 年版,第 8 1 -84 页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