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日本1941
P. 21

没有奏效,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双方没有取得任何外交突破。近卫面临他所谓的“最糟糕情况”——与美国发生正面碰撞。

                  近卫在1941年春天的郁闷心情可想而知。日本政府面对的是美国与日俱增的经济压力和中日战争胜利的遥遥无期(日本甚至无法体面地撤
               出中国)。近卫后悔与法西斯结盟的决定,但仍对未来抱有一线希望。尽管军方强硬派与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竭力主张对美开战,但近卫身边的
               幕僚却认识到,这样一场战争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对于许多军方领导来说,一个未曾言明的问题是如何保全颜面,即在排除战争选项的同时又不损伤军人的名誉。军方不情愿向蒋介石或美
               国做出让步,也许一些焦躁的军官需要得到安抚。帝国海军和陆军总是为了更多荣誉和拨款相互竞争,两军都不想看起来是较弱的一方(请记
               住,获得更多预算是海军最终同意签署《三国同盟条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军方并不是唯一存在内部分歧的机构。外务省主要分裂为亲德派与亲英美派。1940年夏,近卫内阁外相解除了许多亲英美外交官的职务,
               任命亲轴心国的前驻意大利大使白鸟敏夫(Shiratori  Toshio)担任外务省特别顾问。这极大削弱了外务省内的自由派,并在不久的将来产生严
               重影响。
                  日本宪法对于天皇的模糊定位也让形势更加复杂。尽管裕仁天皇日益沦为一种象征性角色,成为这个家族式国家的神圣族长,但他仍然是
               日本军队的最高统帅。在动荡时期,裕仁天皇在普通日本人眼中变得更加神圣(这也是掌权者想要努力确保的)。1940年11月10日,几乎有5
               万人聚集在帝国皇宫前,参加近卫首相主持的庆典,庆祝日本皇室据信有2600年的统治。庆典还通过广播进行直播,日本各地也都举行了类似
               的庆祝活动。民众很早就接到通知,要放弃一切休假计划,并被鼓励前往各地著名的神社朝圣。许多人欣然前往,只求从日常生活的苦差事中
               解脱出来。而铺张的娱乐活动被明令禁止,这是日子艰难的又一佐证。
                  庆典成功提升了天皇的地位,而对皇室作为神圣庄严的准宗教机构的强调也削弱了君主的世俗权力。这意味着近卫无法期待太多来自天皇
               的公开帮助,以引导日本驶离错误的轨道。近卫出身于日本最显赫的家族,拥有足以比肩天皇的社会地位,他本可以坦率地与裕仁天皇讨论政
               治问题。但自1940年6月起担任内大臣的木户幸一(Kido  Koichi)阻碍了与天皇的直接沟通。近卫政府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技巧行事,所以他
               备感焦虑,常常禁不住要溜出办公室,投入他喜爱艺妓的怀抱。1941年4月18日,好消息终于从美国传来。自2月中旬担任驻美大使的野村吉三
               郎向外务省发回一封电报,概述了所谓的《日美谅解协定草案》。这份粗略的计划包括日美同意承认(伪)“满洲国”,同意蒋介石与汪精卫政
               府合并以结束中日战争,并实现贸易关系正常化。不管怎样,该草案让矛盾方聚拢到谈判桌前成为可能。
                  美国的友好姿态足以让副外相大桥忠一(Ohashi  Chuichi)感到高兴。他读到这封电报后激动地大喊:“假如这个计划成真,世界的命运都
               将因此而好转!”裕仁天皇也对这一消息表示欢迎。据木户4月21日的记录,裕仁天皇对近卫说:“美国总统主动愿意详谈,这真出人意料。我猜
               想所有这一切正是日本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结果。最终重要的还是保持耐心与坚持不懈,你觉得呢?”言辞间仿佛和平即将到来。在当晚核
               心决策人召开的联络会议上,包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在内的军方领导人也对此感到欣喜。日美试图和解的前景来得正是时候,因为日本陆军与
               海军刚刚决定暂缓前一年制定的向南扩张的计划。两军的共同决议说,荷属东印度的资源“原则上必须通过外交方式(获得)”,日军应避免向
               新加坡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挺进。

                  与裕仁天皇猜测罗斯福“愿意详谈”相反,《日美谅解协定草案》事实上只是太平洋两岸一些希望避免战争的“业余外交家”的产物。1940年
               11月25日,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总部位于纽约州北部的一个传教会)的两名天主教神父詹姆斯·爱德华·沃尔什主教(Bishop  James  Edward
               Walsh)和詹姆斯·M.德劳特神父(Father  James  M.Drought)抵达日本,开启了两国和解行动。在日本的一个月里,他们凭借一些华尔街重要人
               物的介绍信得以拜会日本政治、商业和军事领域的重要人物,包括近卫内阁的外相松冈洋右(Matsuoka  Yosuke)。在这些会面中,两位牧师阐
               明了改善美日关系的重要意义。当被问及他们与美国政府关系的本质时,两人却含糊其词,不愿透露更多。

                  两人回到美国后联系了罗斯福总统的邮政部长弗兰克·C.沃克(Frank  C.Walker)。在虔诚的天主教徒沃克的安排下,两人于1941年1月在白
               宫向罗斯福总统汇报,日本领导人渴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罗斯福总统随后继续通过沃克及两位牧师寻求与日本方面建立联系。两位牧师最终
               拿出《日美谅解协定草案》,而他们的日本朋友(其身份后续再详述)对草案进行了修改。

                  在4月18日的联络会议上,大多数日本高层官员希望立即对美国的友好姿态做出回应。然而副外相大桥忠一却认为,必须等4天后他的上级
               松冈洋右外相从欧洲返回后,才能向美国发出肯定答复。大桥的观点最终得到认可,这也将成为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决定。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