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6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56

244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交部副部长王英凡任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系列活动。洛杉矶市
              长安东尼奥 ·  维拉亚柯萨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展览会受到了美国犹太

              社团、旅美华人华侨及广大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美国各大媒体都对此作了报
              道。此后,美国各地纷纷邀请该展览前去展出,该展览又于2010年在美国旧

              金山展出。2016年12月,该展览首次在以色列展出,作为庆祝中以建交25周
              年系列活动的第一项内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也制作了关于几个欧洲犹太难
              民家庭在上海避难经历的展览,在美国、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展出,

              获得好评。2015年,为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该馆重新专
              修,推出了全新的陈列展。2012年,旧上海犹太照相师沈石蒂拍摄的一批上

              海老照片被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发现,以色列总领馆在网站上发消息寻找照片中
              的人物及其后代,还举办了“沈石蒂老上海照片展”,于是掀起了又一波“上

              海犹太人”热潮。
                  在此期间,仍有不少关于“中国犹太人”的文艺、影视作品推出。2005
              年5月,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上海犹太难民获救60周年,中国福

              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推出了反映上海犹太难民儿童生活的儿童剧“伊兰上海寻
                                                             19
              亲记”,首次尝试向儿童讲述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德国作家斯特凡 · 舒曼
             (Stefan Schomanmn)撰写的纪实小说《最后的避难所 : 上海——罗伯特 · 罗
              伊尔 · 索卡尔与杨珍珠的爱情故事》,描写了一位犹太难民与一位上海姑娘的
                                                 20
              60年异国婚恋,感动了许许多多读者。 2007年,德国作家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推出了传记体小说《旅行箱盛不下的世界》,描写了二战期间中国
              人与德国犹太难民之间的友谊,作者希望将此书献给“那些友好地接纳了外来
                         21
              者的人们”。 同时,又有不少关于“中国犹太人”、特别是上海犹太难民的纪
              录片推出。特别是在2015年,为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来华犹太人、特别是来华犹太难民的纪录片成批涌现,
              形成一个高潮。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山东
              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美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国电视台,纷



              19  前引潘光《犹太人在上海》2005年版第127页。
              20  《文汇报》,2009年2月18日。
              21  《文汇报》,2009年3月1日。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