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81

第四章  来到中国其他城市的犹太难民             69



                    用,勃曼还要另外再打两份工。他和伙伴们走遍天津的大街小巷,在婚礼和有
                    钱人家的宴会上演奏 ;他还开设了小提琴课程,收取授课费。他将自己的时

                    间安排得很紧,人们总能看到他流着汗演奏,看到他飞快地抹去脸上的汗水而
                    不丢掉任何一个音符。他的琴弦上总是缭绕着多瑙河的波声和维也纳森林的气

                    息。对故乡的思念让他的心经常隐隐作痛。                   14
                        现居以色列的天津犹太人卡布宁斯基回忆二战期间难民来津的情况时指
                    出,天津犹太社区的存在在很长时间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成为逃过大屠

                    杀后的犹太人安全的避难所。难民们逃出纳粹德国,刚一踏上天津的土地,在
                    社会、教育以及文化设施等方面的事情就已被安排妥当了。他们可以在犹太会

                    堂里祷告,可以随时出入犹太俱乐部,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天津犹太学校里读
                    书。这些难民中很多人都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天津犹太社区起到了很多

                    积极的影响。      15

                        四、 香港


                        据1939年2月的一项统计,自德国大规模排犹以后,大约有2 500名犹太
                    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到香港,其中许多来自上海,也有直接从欧洲过来的。可以

                    肯定,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欧洲犹太难民。
                        据《以色列信使报》报道,就在上海日本当局和租界当局对犹太难民进

                    入上海开始实施限制措施时,1939年8月28日,有数百名来自德、奥的犹太
                    难民乘意大利邮船公司的康悌卑安克麦诺号邮船在香港登陆。                           16
                        但是,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英国开始在其控制区域驱赶德侨,竟然又将百余名早已被剥夺了德国国籍的德
                    奥犹太人作为“敌侨”,从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地赶到了上海。不过,就连英

                    国人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也不愿接收这些“敌侨”。





                    14  参见宋安娜主编 : 《犹太人在天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中英文)和宋安娜著 : 《神圣的渡口——犹
                       太人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5  摘自编者对卡布宁斯基的采访记录。
                    16  《以色列信使报》 ,1939年9月12日。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