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46
抗日战争研究 2022 年第 3 期
别无他途;宣布苏区可以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红军愿意服从将来组建的
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的指挥;质问国民党究竟是同日本和汉奸一起建立“防共”统一战线即亡国统一
战线,还是同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一起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即救国统一战线? ① 中国共产党此际
也与国民党进行了秘密接触 ,认为随着日本侵华加剧,蒋介石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故决定“逼蒋
②
抗日”。
无论红军将领致书蒋介石表示愿做抗战前驱,还是中国共产党通电支援绥远抗战,都未能使蒋
介石改弦更张,直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才使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标志
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建立,这其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胸怀天下、不计前嫌的胸襟
与气度。 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预估了事变的两个前途,一是爆发内战,推
迟全国抗战,以致造成日本侵华的有利条件;二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迅速建立起全国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为争取实现第二个前途,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③ 西安事变和平解
决、蒋介石获释后,中共中央提出督促和逼迫蒋介石兑现承诺,努力扩大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并于 1937 年 2 月 10 日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④ 其中,从停止武装
暴动和没收地主土地,苏维埃政府、红军更名并接受南京国民政府指导等内容来看,中国共产党确
实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必要的妥协与让步,但这些妥协与让步是有原则和底线的,绝非
取消或降低共产党组织的独立性,绝非放弃对革命力量的领导,反而是取得在全国公开活动的机
会,进而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增强党在民族革命运动和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总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擎起抗日大旗,领导并坚持敌后抗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最直接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战的坚决性、彻底性和全面性。 首
先,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率先擎起抗日大旗,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纲领决定的。 作为
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为民为国的初心使命出发,在中共二大通过的“最低纲领”中有
一条明确规定: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并在本部二字后特意以括号夹注———包括东三
省 ,因而当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发表抗日宣言,直接对日宣战,并派出抗日先
⑤
遣队,始终站在抗日的最前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抗战的坚决性。 其次,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军
大部入关和东北义勇军运动基本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虽然孤
军奋战、独对强敌,但仍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战 14 年,给予日伪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全
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抗战的彻底性。 最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对国民党予以必
要的让步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建立,这是局部抗战时期最大的政治成果,也是全面抗战
时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重要政治保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抗战的全面性和始终居于领导
地位。
〔作者徐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晓娟)
① 《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1936 年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册(1936—1938),第 79、83、87 页。
② 张赛群:《从国民党“五全”大会到西安事变前国共的秘密接触》,《延安大学学报》2005 年第 2 期,第 101—103 页。
③ 《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1936 年 12 月 19 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册(1936—1938),第128 页。
④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 年 2 月 10 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册(1936—1938),第 157—158 页。
⑤ 《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的决议案》 (1922 年 7 月),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 1 册
(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2 页。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