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02

90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救助犹太人的义举从不宣扬,直到去世后才逐渐为人们所知。现在,何风山
              博士已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2000年10月,经过以色列相关部门的周密
              调查,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正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称号。2007年9

              月,以色列政府又授予何凤山以色列荣誉公民证书。



                 (三) 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犹太友人
                  一方面,在华犹太人,特别是上海的犹太难民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

              援助 ;另一方面,在华犹太人自身也积极投入了反法西斯斗争。1933年后,
              中国各地的犹太人都纷纷组织抗议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集会和示威,获得了

              中国人民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犹太难民们还曾冲击纳粹分子在上海搞的
                                  31
              庆祝“胜利”的活动。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在华犹太人
              坚决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0月25日,上海犹太人的喉舌《以色列信使
              报》发表文章明确表示 :“我们以人道和公正的名义呼吁世界列强竭尽全力阻
              止正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对生命和财产的肆意剥夺。中国人民正在勇敢地为保卫

              祖国而战,我们非常赞赏这种英勇的抵抗。面对恐怖的毁坏力量所采取的抵抗
              令人敬佩,我们真诚地希望中国人民最终能获得胜利,因为中国的事业是正义
                                         32
              的,她是在为自身权利而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些日占地区
              的俄国犹太人利用其合法地位为苏联和其他盟国做情报工作,为反法西斯事业

              出了力。1943年初,日本当局在上海虹口着手建立无国籍难民隔离区时,上
              海锡安主义团体曾组织犹太难民,特别是波兰犹太难民对此进行抵制,迫使日
              本人做出了一些让步。如前所述,在无国籍难民隔离区内曾出现过反法西斯

              地下刊物 ;同时,人们在那里还发现过传播盟军获胜消息的油印传单。尽管
              在是否要与英国并肩战斗问题上曾有过分歧,一些受过上海“贝塔”组织的军

              事训练的犹太青年后来还是参加了英军,其中许多人在缅甸战场上献出了自己
                      33
              的生命。 所有这些活动,对中国的抗日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疑是一种


              31  格 · 卡明斯基和埃 · 翁特里德着 : 《奥中友谊史》,北京,1986年版,第251页。
              32  《以色列信使报》 ,1937年10月25日。
              33  《贝塔在中国1929—1949,纪念贝塔成立50周年文集(1923—1973)》[Betar in China 1929—1949,
                 Commemorative Anthology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Betar  (1923—1973)],以色列1973年版,第88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