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03

第六章  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 :同甘共苦的患难友情              91



                    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在华犹太人还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他们中有的人积极地向世界报道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
                    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还有的人则参加了中国军队,特别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同中国人民并肩抗日、浴血奋战。抗战
                    胜利后,一些犹太朋友继续留在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
                    立后的建设事业,其中一些人至今仍在中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下面着重介绍其中的几位:  汉斯 ·希伯(Hans Shippe),魏璐丝(Ruth
                    Weiss),罗生特(Jacob Rosenfeld),傅莱(Richard Frey 原名Richard Stein),沙

                    博理(Sidney Shapiro),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汉斯 · 米勒(Hans Miller)。
                        汉斯 · 希伯,犹太作家兼记者,德国共产党员。他于1925年来到中国,

                    1926年赴广东,在北伐军中任国际宣传部的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他逃到
                    了上海租界,写了一本颇为引人注目的书《从广东到上海 1926—1927》,于
                    1928年在欧洲出版。此后,希伯一直在上海从事写作,为美国的一家杂志

                   《太平洋事务》撰稿。在上海期间,他还组织了一个由外国人参加的研究马克
                    思主义和中共文件的学习小组,讨论政治问题,后来犹太难民中的不少左翼

                    人士都参加了这个小组(见第三章第四节)。抗战爆发后,希伯积极投身到中
                    国人民的抗日运动中。他致电自己的私人朋友、蒋介石的政治顾问拉铁摩尔先
                                                                      34
                    生,痛陈反共摩擦必须制止,主张民主团结、共同抗日。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
                    深入抗日前线采访,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1938年秋天,他以记
                    者身份到皖南新四军驻地进行采访,见到了叶挺、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新
                                                              35
                    四军领导人,此后写了大量宣传新四军的文章。 1941年10月,希伯到山东根
                    据地考察,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中共代表、八路军代表、山东抗日

                    民主政府及各界代表在欢迎宴会上致辞,对希伯深入抗日第一线的英勇精神及
                    帮助中国抗日的正义行动深致敬意,并号召全省党政军民各界以实际工作与反
                   “扫荡”的胜利来回答国际友人的愿望。新华社对此做了报道,称希伯“系一




                    34  《大众日报》,1942年7月7日。
                    35  黄瑶和张惠新 : 《一个大写的人——罗生特在中国》,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