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18

106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不动产悉数抛售,终于退出了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到20世纪50年代初,
              塞法迪犹商在中国内地的工商业活动均告结束,其在华资产大部撤到香港,反

              倒使香港的犹太社团更趋兴盛。犹太财团从香港出发对上海及中国内地的工
              商拓展,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后,又以犹资退回其出发点香港而

              告终。
                  从上述情况看,塞法迪犹商之所以撤离中国内地,的确有意识形态因素
              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它失去了赖以发展的政策依托和经济氛围。实际上,同

              一意识形态指导的政府是可以奉行不同的政策的。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
              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后大批犹商再次向中国内地进行工商拓展的原因了。


                  二、 “文革”前新中国境内的犹太人和上海犹联

                 (一) “文革”前新中国境内犹太人离去的原因和老犹太社团的终结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中国境内究竟还有多少犹太人,目前尚没
              有精确的统计,但可综合手头的资料做出不太精确也并不完全的估计 : 最高的

              数字约为9 000 ~ 10 000人,最低的估计也至少有5 000 ~ 6 000人。他们中大
              多数是俄国犹太人,其中许多人拥有苏联国籍。

                  此后十多年,他们陆续离去,主要因为以下六方面原因。其一,少数尚
              未离境的犹太难民继续移居新的家园或与亲人团聚,个别犹太难民直至20世

              纪60年代初才离去。其二,冷战在全球范围愈演愈烈,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
              后新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处于激烈对抗态势,使部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存有偏见或疑虑的犹太人出于政治意识形态考虑离去。其三,新中国推出一

              系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开始对私营工商业实行改造,这就
              使外国人在中国经商办实业日趋困难,使少数留下来观望的塞法迪犹商和几乎

              全部俄裔犹商逐步离去。其四,1960年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致使一些持苏
              联护照的俄国犹太人不得不离去。其五,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内经济形
              势恶化,人民生活比较困难,也是使一些犹太人离去的原因。最后,1966年

             “文革”爆发,在当时那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包括在华犹太人在内的外侨几
              乎全部被迫离去。

                  由于在华犹太人的陆续离去,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城市老的犹太社团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