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16

104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是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塞法迪犹太人极少。
                  前“满洲国”境内俄国犹太人的遭遇又颇为奇特。1945年4月5日,苏联

              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失效。此后不少俄犹便已丧失了中立国侨民的礼遇,处
              在严密监视之下。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百万苏军攻入中国东北。自

              知大势已去的日寇遂对一些苏联公民下了毒手,其中包括不少持苏联护照的俄
              国犹太人。如在海拉尔,日本宪兵队于8月9日逮捕了18名“内控”的苏侨,
                                                     8
              其中就有12人是犹太人,他们全部被杀害。 正因为此,大多数俄国犹太人是
              欢迎苏军进驻的。但苏军进占了东北一些大城市后,又逮捕了一些俄犹领袖,
              指控他们与日本当局勾结。如哈尔滨犹太社团领导人A.考夫曼,便被逮捕并

              押往苏联,罪名是反苏,与日寇勾结,从事间谍活动和锡安主义活动。这些事
              态剧变是使东北地区一些俄国犹太人离去的原因,这与关内的情况又有不同。

              不过,由于战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很快在东北占了上风,哈尔滨、大连等大城
              市解放都比较早,因此后来内战愈演愈烈及国民党政府与苏联关系恶化对东北
              俄犹的影响又要比关内小得多。不少持有苏联护照的俄国犹太人更是利用这有

              利时机经商办实业,有的还成了“苏联专家”。
                  总体来看,战后这几年虽有部分俄国犹太人因种种原因离去了,但到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原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俄国犹太人中的
              多数仍然没有离去。如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哈尔滨约有俄国犹太人2 000人,

              到1949年8月新中国诞生前夕,仍有1 600名俄国犹太人在该市,离开的只占
                    9
              20%。 同样,到1949年10月,在上海的俄国犹太人中的多数也没有离去。


                 (三) 塞法迪犹商集团的撤出
                  塞法迪犹太人的撤离,其中倒确实有不少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

                  1931年“九 · 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并开始向华北步步进逼,
              塞法迪犹商在东北和华北的发展受阻,但在华东和华南的业务仍能够维持。




              8  魏寿山 :“日伪宪警在海拉尔市对苏联侨民进行集体屠杀见闻片断”,《海拉尔文史资料》1992年第4辑,第
                 53—55页。
              9  高斯坦(Goldstein, Jonathan)编 : 《中国的犹太人,卷1 历史和比较研究》(The Jews of China, Vol. 1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纽约州阿蒙克,2000年版,第211—212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