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26

214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提篮桥风貌区为例,在制定规划时,仅对风貌区内的建筑进行分类这一项工
              作就动用了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上海档案馆等单位的专家300多人

              次。按照原真性原则,对遗址和特色建筑应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但在缺
              乏这些建筑当时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图文资料情况下,要再现这些建筑

              原本的文化神韵、恢复其原来的面貌在技术上有很大难度。因此,收集和整理
              当年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的施工图纸、照片和有关文献资料是当务之急。完成
              这一工作需要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从事犹太学研究、文化学研究、历史建筑保

              护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在相关机构的配合下,对上海现存的犹太遗址和
              特色建筑的文献、图片、图纸和声像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和整理。在此基

              础上,为每栋建筑建立三维立体的结构图、平面图以及文字说明档案, 建成一
              个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的档案资料和数据信息库,为进行长效管理和开发

              提供坚实的基础。
                 (4) 加强对犹太人遗址和特色建筑的宣传,向国内外展示其蕴涵的人文
              价值。

                  根据我们的调查,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中被认定为优秀历史建筑的
              大多可供公众参观,但许多参观过这些建筑的市民感到现在提供的介绍资料内

              容过于简略,形式也比较单一。对于像拉希尔会堂这样尚未对外开放的优秀建
              筑,普通市民更是缺乏了解,前来参观的主要是国外的犹太游客,可以说是

             “墙内开花墙外香”。为此,我们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犹太人遗址和特色建筑的
              宣传。具体而言, 可采取专家学者出思路、政府部门出政策、宣传机构负责落
              实的运作模式进行宣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其中特别要有意识地引导媒体增加

              对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及其相关保护工作的报道,组织专业力量制作图文、声
              像资料介绍,举办报告会和巡回图片展,以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以引起国

              内各级政府、企业和市民的重视,并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影响。


                 (二) 关于拉希尔会堂和提篮桥风貌区保护开发的具体建议

                  目前上海留存下来的犹太遗址和建筑中,拉希尔会堂和提篮桥风貌区是
              最能体现犹太文化的两处遗址,尤其是提篮桥风貌区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

              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是最受世界各地犹太人关注的城市遗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