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35

第十二章  在夹缝中拼搏求生 : 来华犹太难民劫后幸存之原因               22 3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当局最后放弃了“河豚计划”。日本外相
                    东乡在给驻汪伪“大使”的信中称 :“由于大东亚战争的爆发,我们不得不重
                                           10
                    新考虑对犹太人的措施”。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德国以为日本必然会转而
                    奉行反犹政策,因此抛出了“梅辛格计划”。

                        然而,日本并没有在对犹政策上亦步亦趋地追随德国,双方的对犹政策
                    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和较大的差异,日本最终也没有实行“梅辛格计划”。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

                       (1) 日本内部仍存在主张对美媾和的势力。日本内部主张对美媾和的力量
                    仍把中国境内犹太人视为与美国维持联系的媒介,因此不同意对他们采取屠杀

                    政策,“犹太问题专家”们也仍在发挥着有限的影响。                       11
                       (2) 日本高层担心影响日苏关系。当时日本高层仍然希望保持与苏联的非

                    战关系,而如果屠杀上海犹太人,必然涉及俄罗斯犹太人,会对日苏关系产生
                    不利影响,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3) 哈尔滨和日本犹太社团的游说活动。上海犹太社团通过哈尔滨(当时

                    属“满洲国”)和日本的犹太人在日本高层官员中进行活动,劝说日本当局不
                    要实施“梅辛格计划”,这多少也起了一点作用。

                       (4) 东亚儒家文化没有反犹宗教偏见。东亚地区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区域,
                    不存在欧洲基督教地区那种狂热反犹的宗教、民族、文化偏见,因而上海的中

                    下层日伪官员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也难以接受“梅辛格计划”,对其没有什么热
                    情,有的还暗中帮助犹太人,如日本驻上海外交官柴田付领事就因向犹太人通
                    风报信而被撤职逮捕。          12

                       (5) 苏德战场上形势逆转。苏德战场上形势发生逆转,苏联转败为胜,在
                    斯大林格勒一举消灭30万德军,是日本决定不实施“梅辛格计划”的重要因

                    素。德国学者海因茨 · 埃伯哈德 · 毛尔在《日本为何没有迫害犹太人》一书中分
                    析了日本态度转变的过程: 1942年夏,德国在苏德战场上似乎要取胜,因此日



                    10  参见前引马文 · 托克耶等 : 《河豚计划》。
                    11  直到1945年,日本高层内仍有人想要恢复“河豚计划”,以试探对美媾和之可能性。
                    12  马文 · 托克耶采访柴田(Mitzsugi Shibata)记录,1976年5月14日,于日本东京大仓饭店。感谢他把采访记
                       录提供给编者使用。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