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40

22 8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李继先、朱江、王一沙、孔宪易、赵佑之、徐伯勇等许多学者也撰文探讨了涉
              及古代中国境内犹太人的各方面问题,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该领

              域内还活跃着一位中国籍犹太学者沙博理,他的英文编著《旧中国的犹太人》
              收集了诸多论文,既以犹太人的眼光,又从中国人的角度看问题,获得了国内

              外学术界的好评。
                  令人高兴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者已不满足于研究古代开封等地
              的犹太人,而开始研究1840年以后中国境内出现的新犹太社团,特别是对上

              海犹太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从而大大拓宽了在华犹太人研究的领域,将
              三四十年代的研究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徐铸成的《哈同外传》于1982年问

              世,张仲礼、陈增年所著《沙逊集团在旧中国》于1985年出版,再次激起了
              中国人对昔日上海滩上活跃的犹太财团的巨大兴趣。同时,大批外国学者(特

              别是犹太学者)和昔日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来到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收集
              资料、寻根访旧,更推动中国学者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1987年,王庆余发
              表“旧上海的犹太人”一文,以翔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了旧上海犹太社团近百年

                      2
              的历史。 此后,潘光先后发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的犹太难民”和
             “关于旧上海犹太复国活动的历史考察”两文,首次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对上海
                                                               3
              犹太难民社区和上海的锡安主义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1991年出版的由潘
              光和金应忠主编的《以色列 · 犹太学研究》一书中,也对上海犹太人进行了专

              题研究。1988年,由潘光等创建的上海犹太历史研究中心成立,后更名为上
              海犹太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犹太人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的历史发展。
                  需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中国犹太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

              就,也是在前人艰苦奋斗,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达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
              成就是与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已起步的国内学者关于在华犹太人的研

              究工作无法割裂的。因此,应该在这里怀着敬意提一下该领域中国老一辈学者
              的名字 : 洪均、蒋观云、张相文、叶瀚、陈垣、张星烺、俞颂华、育干、葛绥
              成、吴泽霖等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推动“中国犹太人”研究方面做出



              2  王庆余:“旧上海的犹太人”,《学术季刊》1987年第2期。
              3  潘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的犹太难民”,《学术季刊》1991年第2期。潘光等 :“关于旧上海犹太复国
                 活动的历史考察”,《学术季刊》1992年第1期。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