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38

22 6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人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开封犹太人的著述仍时有出现,但研究重点逐渐转向
              1840年后来华的犹太人,特别是上海的犹太人,这方面的成果大量涌现。近

              年来,对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出现了一批重要成果, 关
              于天津、香港犹太社团的著述也陆续推出,但关于中国大陆其他犹太人定居点

              和台湾犹太人的研究仍十分薄弱,文章也很少。同时,对在华犹太人的研究在
              时间跨度上也逐渐向后延伸,出现了研究二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乃
              至改革开放以来在华犹太人的著述,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又一亮点。以下对20

              世纪中叶以来在华犹太人研究的演进做一梳理。为论述方便,按时间顺序将这
              一演进分为五个阶段。



                 (一) 中国改革开放前外国学者关于在华犹太人的研究

                  从20世纪中叶至70年代末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和十年“文革”浩劫,关于来华犹太人
              的研究因此频频受到干扰而停滞不前。当然,这并不是说当时中国学者就没有

              该领域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大多是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发表的。结果,这一时
              期出现的一些关于“中国犹太人”的著述大多出于外国学者之手。

                  安娜 · 金斯伯格所写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外文书名等参见“主要参考
              书目和资料来源”,以下同)一书出版于1941年,可能是最早的研究来沪欧洲

              犹太难民的专著。此后20年,也许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冷战愈演愈
              烈的缘故,有关在华犹太人的专著几乎没有,但各类文章还是不少的,大多是
              客观介绍“中国犹太人”的情况。到1962年,赫尔曼 · 迪克的《远东的流浪者

              和定居者,犹太人生活在中国和日本的一个世纪》出版,是国际上第一本全
              面、系统地考察1840年后来华犹太人情况的专著,重点研究哈尔滨和上海的
              犹太社团。戴维 · 克兰茨勒于1976年推出他的力作《日本人、纳粹和犹太人 :

              上海犹太难民社区1938—1945》,此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见长,对上
              海犹太社团中的一个社区——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剖析。

              1979年马文 · 托克耶和玛丽 · 斯沃茨合著的《河豚计划 : 二战时日本人与犹太
              人之间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出版,此书主要叙述波兰犹太难民经立陶宛、苏

              联、日本来到上海的故事,并披露了战前和战时日犹关系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史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