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39

第十三章  传统史学、公众史学和口述史学的完美结合               22 7



                    料。因为此书对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读起来像一本小说,所以在读者中影响
                    较大。需要提一下的是,该时期许多前“中国犹太人”写的回忆录虽然没有正

                    式出版,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如前上海犹太难民威廉 · 肖特曼等人关于上
                    海犹太人的回忆,前哈尔滨犹太社团主席之子特迪 · 考夫曼等人关于哈尔滨犹

                    太人的回忆,前天津犹太社团成员莱奥拉 · 福尔曼和莫尼卡 · 斯沃茨等人关于天
                    津犹太人的回忆等,都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一时期国际上关于古代“中国犹太人”和开封犹太社团的著述仍时有

                    出现,但基本上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并无什么新的突破。



                       (二)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国内外关于在华犹太人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犹太学研究全

                    面复苏,迅速发展,中国学者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来华犹太人”的著述,在该
                    领域的研究中很快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古代开封等地犹
                    太人的研究,以三四十年代的成果为基础向前迈了一大步,基本上弥补了失去

                    30年时间所带来的损失,其标志是一批高质量的著述纷纷问世。江文汉积长
                    期研究之成果,于1982年推出了专著《中国古代基督教及开封犹太人》,将传

                    入古代中国的基督教与开封犹太人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剖析,就开封犹太社团的
                    形成、发展、特征和消亡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见解,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1983年出版的潘光旦的《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开封的中国犹
                    太人》,是作者毕生心血的结晶。该书除了重点研究开封犹太人之外,也论及
                    近代以前中国境内其他地方的犹太人,就犹太人来华时间,来华路线,从何而

                    来,到过中国什么地方,特别是开封犹太社团的情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特别
                    可贵的是,书后还附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书目和史料汇编。高望之向第十六届国

                    际历史科学大会提交的论文“中国历史上的犹太教和犹太人”认为 : 大批犹太
                    人进入中国的时间不会早于唐代 ;中国犹太人被融合是由于儒家传统的影响、
                    中国在宗教上的宽容及犹太社团本身孤立无援的困境。这些观点在国际上也

                    受到了重视。1990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张绥的《犹太教与中国开封犹太
                    人》,此书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供自己实地考察得来的一些资料。除

                    上述著述外,金效静、王明甫、龚方正、唐裕生、吴泽霖、戴可来、陈昌祺、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