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6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96

284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第十六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一: 开放型的大城市


              成为犹太难民的主要避难地
















                  与欧美一些国家将犹太难民安置在庇护所、拉美一些国家安排犹太难民

              从事农矿业不同,来华犹太难民基本上都来到了中国的大城市,这些城市都是
              开放型的,而且具有政治上的包容性和文化上的多样性。本章就以上海、香
              港、哈尔滨、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为例来研究这一特点。


                  一、 犹太难民都来到在开放中发展起来的大城市避难


                  上海、香港、哈尔滨、天津、大连、青岛都是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逐渐
              走上开放、发展的道路的。

                  上海 绝大多数来华犹太难民都是首先进入上海的,而这个城市,正是
              在开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大都市。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
              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珠江口

              的广州移到长江口的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进这个长江门户,开设行
              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

              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称为“十里洋场”。
              自开埠以来,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的移民
              和来自海外英、美、法、德、日、俄等国的移民一起为这座新兴城市的发展繁

              荣作出了贡献。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端和第一大河长江的出海口,近
              靠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繁华区域苏州、杭州和南京,远接广阔的两湖、巴蜀、鲁

              豫、冀晋等区域,离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距离适中,为上海在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