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40

32 8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击日寇的战斗中,香港犹太社团成员中有13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至今在香
              港犹太会堂内还有一块纪念他们的石碑。                  68

                  日军占领香港后,香港犹太社团,特别是塞法迪犹商财团遭受了其发展
              史上最为沉重的一次打击。由于英国公民均被视为敌侨,英籍塞法迪犹商都被

              关进集中营,其企业和财产全部被日本占领军当局接管。沙逊集团的掌门人维
              克多 ·  沙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正好不在中国,因而逃脱了日寇的魔掌,但沙
              逊集团在港财产全被没收,在港的中英籍员工也全被扣押。另一塞法迪富商

              嘉道理一家遭遇更惨,全家均被关押,家族的掌门人伊利 · 嘉道理爵士于1944
                                69
              年病逝于囚禁之中。 嘉道理集团的主要产业中华电力有限公司被日本当局接
              管,其他产业如半岛酒店和山顶缆车也被日本人强占,中电公司主席康普顿
                                     70
             (A. H. Compton) 被扣押。 在此期间,英籍塞法迪犹商集团实际上失去了在香
              港及其他在华日占地区的所有财产。可以这么说,在抗日战争中,香港犹太人
              与中国人民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共同度过了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需要指
              出,在日占时期,拥有中立地位或处于苏联保护之下的俄国犹太人将塞法迪犹

              商的部分财产转入自己名下或手中, 从而使香港犹太人的商业贸易活动能继续
              维持,但那是十分艰难的维持,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发展。


                  四、 塞法迪犹太人和俄国犹太人对来华欧洲犹太难民的支持


                  1933年,首批来到中国的德国犹太人都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知识分子,
              如医生、律师、教师和企业家,随身带有一部分积蓄。在上海犹太社团的帮助
              下,他们很快找到了工作,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

                  然而,到1938年,大批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来到上海时均扶老携幼、身
              无分文,不少人身上还带伤,情景十分悲惨。上海塞法迪和阿什肯纳兹两大

              犹太社团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救济和安置自己的犹太同胞。前已提及,
              1938年8月8日,由塞法迪犹太人和其他人士组成的“国际救济欧洲难民委员
              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Granting Relief to European Refugees,简称IC)



              68  前引潘光主编: 《犹太人在中国》2005年版,第170页。
              69  前引潘光等主编书《犹太人忆上海》第8页。
              70  郭少棠、沈思: 《光耀百年》,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编,香港2001年版,第47页。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