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抗战前夕,为应对国际情报领域无干部、无组织的状况,蒋介石授命王芃生成立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作为国民政府战时情报体系的一环,国际问题研究所以公开来源情报为基础,致力于宏观层面的战略情报研究,在情报搜集、政策设计、舆论宣传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派系冲突的加剧与中日战事的明朗,国际问题研究所在与其他机构的
来源:《史学月刊》2022年第5期 作者:张景航
2024-08-23 14:58:41
近代以来,随着在远东地区殖民利益的不断扩张,法国在中国各地设立租界并非法划定势力范围,形成了大量法国驻华外交、军事、情报和市政机构。在长达百年的时间内,这些机构共同为法国政府编织了一张庞大而有效的情报网络。他们针对中国政府及社会展开大量情报侦搜与调查研究,并将各类信息发回法国本土,供法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乃至远东战略时参考。因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2期 文/蒋杰
2024-08-22 15:45:14
论东北抗联的国际主义贡献与国际主义精神特征兼谈杨靖宇将军历史定位问题
一、国际主义的理论要点与关内战场的国际主义实践国际主义概念和思想最早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个著名的论断和口号,就集中地体现了国际主义思想。从概念上说,国际主义是指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剥削制度,争取自身解放斗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来源:东北抗战研究会 作者:王宜田
2024-08-22 14:41:00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美国推动下启动对日文物追索工作,最终又因美国因素而失利。美国急需平定日本社会因文物问题引发的恐慌,并顾虑中方诉求影响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缘利益。参与战后日本文物工作的华尔纳等美国专家从情感上袒护日本、轻视中国,文物追索无果而终,这显示该问题卷入政治利益和文化观念双重冲突的复杂性。关键词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4-08-22 14:29:44
新四国银行团是西方在华协调外交的产物,实际对华借款有限。英国最初维护新四国银行团,但当其成为对华投资与维护在华利益的阻碍后,英国又最早提出修改合同与解散新四国银行团。虽然新四国银行团在1937年未被解散,但英国的努力有助于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几笔对华借款的达成。全面抗战爆发后,为防止日本垄断在华权益,维护自身在华利益,英国改变立场,支持在名义上保留新四国银行团,但在对华借款时已不再对其有所顾忌。战争结束后,新四国银行团终被解散。英国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王钊
2024-08-19 11:41:08
陈志刚 | 战时英国华北撤军决策与行动(1937—1939)
日本全面侵华后,英国为避免其华北驻军卷入战争而考虑撤军,并将1939年欧战爆发视为撤军的最佳时机。但是,欧战爆发后日本发出的劝告照会打乱了英国的设想。为摆脱困境,英国采取多种策略,试图有所转圜,结果事与愿违。1939年10月13日,英国战时内阁做出撤退华北驻军的决定。此后,英国通过弱化撤军行动与日本劝告照会关系的方式缓解尴尬。此次撤军决策与行动表明,在英美合作有限的前提下,绥靖日本仍是英国无法绕过的路径选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陈志刚
2024-08-19 11:39:29
全面抗战时期,不断有沦陷区青年奔赴后方,具体路线各异,随时兴废。行路体验艰苦,锻炼了青年能力,也塑造了他们的民族国家归属感。民族意识驱动各方为青年提供帮助,国民政府地下组织坚持斗争,协助青年前往后方。日伪对沦陷区的控制不甚扎实,封锁线多成“虚线”。可见,沦陷区与非沦陷区的限隔并不严密,两地之间的联系、交通超乎一般认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朱汉杰
2024-08-19 11:36:40
兵器工业指生产枪炮弹药等常规兵器装备的工业门类,是军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始于晚清洋务运动,持续推动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并促进中国近代军事的不断进步,因此得到史学界的长期关注,其中又以抗战时期作为重点。正如王建朗指出,近年来抗战军事史研究的一个走向,是兵工生产与武器装备等更为具体的如何保障战争的实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高翔、陈钊
2024-08-19 11:34:59
“飞机洋狗案”是一起因战时中国民航困境所致、经多方因应利用的舆情事件,谣言的传播依靠新闻界的碎片化报道及大后方知识界的共情式声援。蒋介石为涉事的孔祥熙一家辟谣,但谣言进一步演变为“倒孔”话语。中国共产党并未直接参与该案,但事件过程中的中共因素不能被忽略。日伪对该事件加以利用,试图打击国民政府的形象。该案事涉极峰,其实质是战时民众反腐与爱国情感的集体宣泄,以及对国难、国耻记忆的集中唤醒。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常家玮
2024-08-19 11:32:13
内容提要二二事件源于东北军的内部矛盾,元老派与少壮派的派系斗争是表面现象,张学良与王以哲之间的深层矛盾,是潜伏于东北军权力体系中的真正裂痕和重大隐患,也是导致王以哲被杀的主要因素。在西安事变的善后过程中,张学良从始至终皆未放弃其两面性,这激化了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的矛盾,也催化了二二事件的爆发。就后果来看,二二事件严重挫伤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4-08-18 15:22:02
1940年10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公报》刊登了一份再诉愿决定书,驳回浙江温州永嘉县村民池凤廷的再诉愿,标志着一桩为期三年的官司告一段落。时值全面抗战中期,国民政府首都从南京迁到武汉,又西迁重庆。浙江省省会杭州已沦陷3年,省政府迁至金华永康办公。不过,此时的温州尚未被日军占领。保存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的经济部水利司档
来源:吴敏超
2024-08-17 15:46:07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进入21世纪,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学术研究和资料整理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19年11月,《中国抗日战争史》八卷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综合反映了国内抗战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当然,这亦是一个新的起点,研究者仍然需要继续在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资料搜集与出版、研究方法与视角创新上不懈努力,寻
来源:吴敏超
2024-08-17 15:40:15
近十年来,根据学术界的状况以及个人研究的进展,我开始重写大历史系列。《持久战与〈论持久战〉》,为其中抗战系列的开篇,与已经全部出版的辛亥革命研究系列一样,也由三至四本专书组成。同时进行的还有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以及解放等系列,各包含三至四本专书。原计划还包括一个庚子系列,因为时间和精力不敷分配,加之当年朝野上下遭遇剧
来源:桑兵
2024-08-17 14:39:54
《论持久战》问世之后,引起正在浴血抗战的国内各方各界的高度关注。该书所提出的人民战争,统一战线,抗战三阶段,游击战争,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反对单纯消极的阵地防御等主张,使得战略层面的持久战思想趋于完善和成熟,在世界军事史上据有重要地位,受到普遍的重视。不过,《论持久战》既非一般性地提出持久战的主张,也不是单独提出中共抗日
来源:桑兵
2024-08-17 14:36:09
一、问题的提出探究《论持久战》的言说对象,与弄清楚《论持久战》的本义其实是一事两面。关于此节,最为典型的是坊间乃至学界一些人认定,以往都认为《论持久战》旨在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可是,随着材料的增多和视野的拓宽,发现持久战并非发端于《论持久战》。于是出现不少探源之说,意在找寻持久战的发明权,从而改变持久战始于《
来源:桑兵
2024-08-17 14:32:48
全面抗战爆发,举国上下耳闻目睹最多的口号,就是抗战到底与最后胜利。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只要抗战到底,最后胜利必属于我,是全体抗日的党派团体和个人的共同意愿。在抗战的进程中,这样的口号内涵的笼统性时时引起各方的疑问,因而不断被拿出来讨论。在有识之士看来,抗战到底的底,包含时间与空间,其时间性与持久战要多久大体吻合,
来源:桑兵
2024-08-16 15:13:56
1938年7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解放》周刊发表并出版,中共的党政军系统,利用联合抗战合法化的有利条件,在左翼人士的配合下,全力展开舆论宣传,尽可能快速广泛地将《论持久战》传达给各地各界民众,使包括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在内的全国军民全面了解中共关于抗日战争的态度和方针,认清形势,树立必胜的信念(另文详论)。随着局势的
来源:桑兵
2024-08-16 14:44:37
本文作者:桑兵(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历史的研究,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学科的学人从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内部路线斗争的变化、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调整、中间势力的作用以及相关概念演化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虽然现代史、革命史研究领域难免存在普遍的重复性现象,不
来源:桑兵
2024-08-16 14:35:22
1935年底,中共中央根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人传达的共产国际七大决议精神,确定实行“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可是1936年3月收到由《国际新闻通讯》转来的七大决议中译本,此方针却表述为“反帝人民战线”。已经具有独立性和自信力的中共领导层虽然按惯例照改,但在恢复直接电讯联系后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提出申述。共产国际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总方针。围绕统一战线定性术语的一波三折,既反映出国际共运中长期存在的不同国家革命形...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2024-08-16 11:45:50
内容提要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翻译德国科学林业理论时创造出明治新词林業。日本官方及其林学精英共同将林業塑造成日本殖产兴业、殖民扩张和战时资源管控的结合点,具有永续性、工业化、国家化、军事化和帝国化等意涵。甲午战后,中日之间的词汇交流进一步深化。1898年,康有为《日本书目志》首次收录日本学者铃木审三的《林業篇》。该文于1899年被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4-08-03 14:46: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