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2005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伟大光荣的日子里,我不禁回忆起许多往事,心潮澎湃。1937年,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1938年占领了广州。年仅4岁的我,随家人开始了长达七年的逃难生活。当时,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难民大批涌向内地,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不少人家破人亡;许多难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在饥饿和疾病中走向死亡;沦陷区的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更是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南京大屠杀,...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5:59:45
潘广庆民初,南海西樵西城大岗坊有一个叫潘福贤堂的大家庭,家长介四,是美洲归国华侨,育有三子三女。香港、广州都有商务,在广州和家乡都建有房屋,在乡还有薄田数亩,过着安稳和平的生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一家人被分隔各方:如我父母奔赴新加坡以后音信全无,父亲和一个妹妹在新加坡日占期间失踪;在香港的叔父、姑婆等也难以回家;在广州的老人、小孩回乡居住,避免灾难降临……我正值6岁童年,当然属留乡居住。家乡南海西城村,近三水白坭和今南海...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5:30:11
朱慕湛60年前,德、日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那场战争把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民卷进灾难的深渊。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是那场战争的幸存者,有责任把亲历、亲见的史实公诸于世,并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罪行。我在日机炸毁的防空避难壕挖掘死难同胞的尸体广州沦陷前,日机天天来轰炸。常常是空袭警报刚解除不久又响了,从防空洞(壕)出来的...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4:58:59
罗桂源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60多年前,我国受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全国人民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死伤人数达3500万,其中,被屠杀和作战牺牲的军民逾2000多万人。仅是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时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遭杀害者就达34万人之多,约占南京人口的一半(这些数字摘自《参考消息》2005年5月5日第九版)。回忆童年,国难当头,我的故乡同样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践踏,在无情的战乱中,故乡境内被杀害的军民数百人,且饿殍遍野...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4:56:24
梁奇 欧初 郑少康 杨子江 林锋 谢立全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我们时刻缅怀着他。他是一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忠诚的民族解放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谢立全同志13岁参加红军,长征中身经百战,当过敢死队队长,到延安后负责干部大队。1940年带着党中央交给的历史使命,铭记刘少奇、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的教导,克服了不少困难,机智地闯过国民党反动派的道道关卡,长途跋涉到达珠江三角洲。在珠江纵队先后...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4:44:36
郑晶莹钟浩东,原名钟和鸣,1915年出生于台湾屏东潮州庄,他祖籍是广东梅州大埔。钟浩东的父亲原名钟镇荣,是一个民族意识较强的爱国知识分子,由于不满日本人的殖民统治压迫,在报户口时,出于一时气愤,改名叫钟蕃薯,以示自己是中国台湾人。台湾地区地图像一条番薯,所以当地人常自称是蕃薯仔。钟镇荣改名叫钟蕃薯去报户口的消息传开来,许多老乡说名字改得妙;不少人学他样子,遂出现了许多台湾青年在报户口时,也称李蕃薯、陈蕃薯的……弄得日本人莫名其妙,...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4:16:17
缅怀华侨支持祖国抗战的功绩余亦兵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弹指一挥间,可是那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却无法从人们记忆中消失。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几个法西斯国家,为重新瓜分和争霸世界,多次发动局部战争,逐渐演变成人类历史上极其野蛮、极其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连绵15年,席卷61个国家,全球有4 5人口卷入战争,估计死亡人口5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二战中,中国受到日本侵略,被日本侵略军枪杀的中国公民...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1:41:35
怀念我的父亲何宝松何思颖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经过八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1:00:32
黎应榆 爱国归侨黄子炎先生(1884~1938年)字耀登,番禺沙头镇东沙村人。父名黄高成,母梁梓,世务劳,有儿子四人,子炎排行第二。 子炎先生幼读经史,性聪颖有大志,就学时期,向往民主革命,常以国家安危为念,对满清软弱无能其残暴统治极表不满。及长,能言善辩,勇武雄奇,曾在乡间空手夺取恶霸手枪震慑土豪,名闻乡里。 辛亥革命前夕,他旅居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兴办实业,受海外华侨爱国思想熏陶,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革命活动,来往于晚晴园。是...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0:49:20
记爱国侨属蔡有成黎应榆 侨属蔡又成先生,为了抗日救国,积极宣传,毁家纾难,乡闾皆敬;拦车请愿,忠言直谏,官吏慑服;为保卫家乡,英勇参战,捐躯报国。距今虽60余载,但乡亲父老,记忆犹新,有口皆碑。现特辑录其事迹,借以表彰旅外同胞爱国传统,勉励国人奋发图强,携手并肩,振兴中华。先生有知,亦慰笑九泉。熏陶 蔡又成,字春恒,1896年出生于番禺蔡边村。该村旅外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国9年),就捐办螺山学校,设立螺...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0:41:33
崔耀 1938年底,日寇沦陷广州。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着禺南一带,番禺员岗村也逃不了这场民族的浩劫。回忆起日寇及汉奸在家乡的残暴肆虐,我这个7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心有余悸。 当时,日寇侵占了新造之后,便从新造公路沿线推进。日寇途经我村员岗,我村的抗日自卫队和村民,个个敌忾同仇,奋起阻击。 当时,由村里的抗日自卫队队长肖汉率领,有崔番炒、崔二、九叔等骨干与其他自卫队员近100人,以及有枪的村民崔应威、崔新华、崔邑生、崔容、崔添和家父高佬...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0:37:05
丘晨波 口述 李亭亭 整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加上八年全面抗战以及战前的明争暗斗足有70余年,参与当时活动的人物,现在应是有八九十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大多数已经作古了。虽然岁月可慢慢抚平战争的伤痕,但那段历史在中国人心灵刻下了太深的创痛。每当回忆往事,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主角仍在脑海中栩栩如生。本文记叙几位台湾热血青年在广东战场为抗日作贡献的故事,让那尘封60载的历史永存纪念、激励后人。一、丘念台是台湾青年投身抗日活动的引路人丘念台是...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0:29:01
黄信隆 裕安围坐落在芳村西塱村之西,这村庄虽小,仅有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却赫赫有名,在大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动人的革命事迹。1963年初,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授予裕安围红色游击区的光荣称号;是年12月6日,又被确定为革命老根据地。 凤溪村坐落在芳村葵蓬洲之西,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珠江纵队的一个秘密据点,在那里建立了党支部和武装民兵,在开展反三征和对敌斗争等方面表现主动活跃,保卫了这据点,又牵制了敌伪的力量。1993年,经广州市人...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10:24:17
黄义祥 1931年6月,著名教育家许崇清教授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同年9月正式实行学院制,以后学校得到顺利发展。正在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武装侵占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时起至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14年间,国立中山大学师生员工在坚持办学的同时,高举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以及指导和组织下,多次在华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并长期坚持艰苦卓绝的救国斗争,一批优秀师生为抗日救国先后献出宝贵生命,为华南地...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09:20:50
孙幼明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首6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广州光荣的工人阶级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也与日本帝国主义和日伪汉奸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历史篇章。一、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燃起战火,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全国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面有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都投入到抵抗...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09:12:06
潘广庆 1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黄沙省立第一中学校被日本海军陆战队占驻,成为队部,有重兵把守。不及逃走的市民常受干扰,担惊受怕,至日本投降。 2 日军在沿江地带,建设了一批碉堡,全是钢筋三合土墙和顶,厚度50厘米以上,半地堡式,有射击孔控制珠江。荔湾涌口、南岸澳口涌口、西村铁路支线旁等处都有建成的地堡。 3 西堤,当年广州最大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日军进城时烧毁。日军后将首、二层作为粮仓使用,有驻兵把守。 4 1942年,日军在沙面...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09:10:22
何品端 正处沦陷末期的1945年7月,沙湾中学(今象贤中学)刚放暑假时,校中全体中学部男学生都参加了在校内举办的夏令营。夏令营由伪第三营(名义属市桥皇帝李塱鸡部)营长何杰之(即何健,解放时率部起义,80年代中期宣布平反,见当年《番禺报》)主持,经费则由生利农场主何柱彬资助(他还送出大肉猪七头作每周加餸之用)。全部学生穿军服受训。教官都是伪第三营的营副和连、排长,其中还有何杰之的副官黎克(沙头镇汀根人),中学部的部分教师也参加作文科课...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09:07:35
何品端 沙湾自从1938年农历九月十六日狙击日舰之战以后,日本侵略军对沙湾采用了恫吓和诱降的两手。就在狙击的当天下午,日寇便派来了一架飞机作报复性的轮番轰炸。这是我县抗战以来第三个被炸的乡村(另两个是新造和紫泥)。但沙湾民众,却一直在积极防御,守土保乡;商会也成立了30多人的商人联防自卫队(队长是商会主席何矩仁),负责安宁市(沙湾市名)的治安。自发性的抗日爱国热情是非常高涨的。以后,每一遇警,游击自卫队员即迅速进入作战岗位,誓与日寇...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09:05:02
韩文斌 本区沙湾镇的古坝,原属九如乡的一个村,今分成古东、古西和新洲三个行政村。古坝开村较早,起码在宋代便有从北方迁来的韩姓兄弟,分别定居于市桥和古坝,形成了一个较古的自然村。它位于大箍围青萝嶂的西边,穿过龙湾峡的市桥水道,和濠滘水域等,把古坝、龙湾两个居民点与县中任何地方分割开来,因此,古坝的四周,河道纵横,自古有舟楫之便。不过,这舟楫之便,却在沦陷时期,给古坝带来了两次劫难。 第一次是1939年农历三月十七日。这天是古坝圩期。...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09:02:10
何瑞澄 抗日战争期间,故乡人民也是灾难深重;特别是有两次浩劫,令我没齿难忘。 第一次大轰炸,是1938年11月7日。那是沙湾沦陷前不久的事。当时我家在沙湾石狮里大巷涌岐山路。有一天,大约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炸弹声几乎连续不断。那时我才七八岁,和家人一起躲在床底不敢出来,听着飞机呜呜吼叫,轰隆——沙——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吓得我心都几乎跳出来了。间或停一会儿,家人把我拉出来,想逃出去,但刚踏出门,哒哒哒哒……一串机枪扫射,轰...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6 08:59: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