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抗日战争研究》2020第三期
P. 32
叶铭 / 简析抗战时期中央军委参谋部门的军事职能与作用
考与指导。 指出 1941 年日军作战特点为:1 伪军吸引,日军迂回。 2 纵深配备,配合灵活。 3 攻
击前,先头部队利用高苗隐蔽,另一部迅速绕到后方断绝道路或设伏,再以主力从正面攻击。 4 以
装备优良的县警备队冒充抗日游击队,迫近迷惑我军,乘机以主力突入防地。 5 多在昼间或夜间
进行袭击,或在雨夜急袭。 6 以多种手段进行侦察,乘我不备,使用机动快速部队实行远距离突
袭。 7 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向一个抗日根据地进攻。 ① 1941 年 12 月下旬,军委作战部编写出《1941
年敌后反“扫荡”总结》,指出 1941 年是敌后斗争最艰苦、最紧张的一年,日军“ 扫荡” 的重点是华
北,其中心是山岳地区。 太平洋战争爆发使敌后抗战转向有利,但客观上的有利变化还有待主观上
的努力来争取。 ② 1942 年 6 月,军委作战部编写了《 反“ 蚕食” 反“ 清剿” 斗争的研究》 ③ 以及《 苏南
反“清乡”斗争》等材料。 ④ 1944 年 12 月,军委作战部发电,向新四军通报冈村宁次指导作战的特
点。 ⑤ 以上文件,对了解各战略区日军活动特点,有针对地寻找解决方案,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第四,军委参谋部门根据八路军、新四军的报告,对其部队归属、活动区域等业务拟定草案,报
军委审批,最终下达执行。 新四军通过军委作战部向军委报告人员、武器、弹药的统计情况。 ⑥ 一
局作战室对新四军改编与战略区划分做出指示 ⑦ ,规定新四军各师的主官名单、编成以及活动区
域。 ⑧ 1942 年,叶剑英主持军委作战部起草关于调整新四军几个部队组织领导关系的电稿,由中央
军委、总政治部发各战略区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 电令说:为统一江南、江北各部队指挥,加
强首脑机关,决定新四军第一师、六师合并,归粟裕统一指挥,原来部队番号不变;谭震林为新四军
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主持作战部为军委拟电,确定新四军独立旅去山东执行作战任务,归属第一一
五师建制。 ⑨ 军委作战部还讨论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苏振华关于建立平原战略统一指导和苏鲁豫
军区的建议,认为根据华北敌后斗争形势,应建立冀鲁豫苏军区和分局机构,不同意把冀鲁边平原
也划归冀鲁豫苏军区。 关于冀鲁豫苏军区领导人选,提议从罗荣桓、朱瑞或邓小平、罗瑞卿中抽一
人任分局书记兼政治委员,吕正操任司令员。 同年底,中央决定将山东的湖西区、华中的豫皖苏边
之水东地区划归冀鲁豫军区管辖,并决定将该军区直属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杨得志
任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
最后,除作战业务外,军委参谋部门对八路军、新四军各级司令部的其他业务也实施相应指导,
发出指示并监督执行。
机要业务方面,1941 年 4 月,军委要求各战略区开办译电员训练班,集总机要科保证有 60 人,
① 《一九四一年来敌作战特点》(1941 年 10 月 15 日),中央军委作战部《作战室周报》,《总参谋部·文献》(2),第 384—385
页;《大事记》,第 151—152 页;《叶剑英年谱》(上),第 359—360 页。
② 《一九四一年敌后“扫荡”总结》(1941 年 12 月 29 日),《 作战室副刊》,《 总参谋部·文献》 (2),第 402—409 页;《 大事
记》,第 156 页;《叶剑英年谱》(上),第 367—368 页。
③ 《反“蚕食”反“清剿”斗争的研究》(1942 年 6 月),中央军委作战部《作战室副刊》,《总参谋部·文献》(2),第 469—476 页。
④ 《大事记》,第 163 页。
⑤ 《军委参关于冈村宁次指导作战特点致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 (1944 年 12 月 18 日),《 总参谋部·文献》 (2),第
692—693 页;《大事记》,第 187—188 页;《叶剑英年谱》(上),第 419 页。
⑥ 《 陈毅、刘少奇、赖传珠关于新四军 1941 年 12 月份人员武器弹药统计致毛泽东等电》(1942 年 2 月 2 日),《总参谋部·文
献》(2),第 419—421 页;《新四军·文献》(2),解放军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938—939 页。
⑦ 《新四军第 5 师参谋处关于团以上干部名单致中央军委作战部并新四军军部电》 (1942 年 3 月 24 日),《 总参谋部·文
献》(2),第 452—453 页。
⑧ 《新四军的改编与战略区的划分》 (1941 年 12 月),《 总参谋部·文献》 (2),第 411—413 页;《 新四军·文献》 (2),第
224—225 页。
⑨ 《叶剑英年谱》(上),第 386 页。
《大事记》,第 167 页。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