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抗日战争研究》2020第四期
P. 28

抗日战争研究                   2020 年第 4 期


          此外,兵力借调杜绝了全面侵华初期曾屡禁不止的现地军擅自发动进攻的现象。 由于华北方
    面军各部队的机动兵力过少,若不相互借调兵力则无法单独发动进攻作战。 在五原作战中,国民党
    傅作义部以第三十五军主力于 1939 年冬发动包头战役并取得极大战果。 华北方面军驻“ 蒙疆” 军
    参谋长田中新一意图反攻五原,但由于兵力不足只得作罢。 直到 1940 年 1 月 24 日大本营通过《大
    陆命第四一三号》批准驻“蒙疆”军反攻请求后,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才协调直辖的第二十七、一一〇

    师团与第一军下辖第三十七、四十一师团派遣支队北上协防,驻“ 蒙疆” 军得以集结主力发起反攻。
    作战结束后,虽然驻“蒙疆”军内部依然希望在五原驻兵留守,但出于对兵力不足、后勤吃紧、部队
    装备不适应严寒环境等因素的考量,驻“ 蒙疆” 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最终决定从五原撤兵,将战线
    恢复至战前态势。            ①
          除兵员素质、装备、兵力调度等方面外,华北方面军的指挥体系也在“ 治安战” 中得到了较大提
    升。 在开始华北“治安战”之前,华北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往往以大兵团为单位展开,指挥命令层层
    下达,极易贻误战机。 随着兵力借调模式逐渐成熟,华北方面军开始采用更为直接的垂直化指挥。
    在“肃正”作战中,华北方面军的作战指挥部可以直接与战场上任一“讨伐队”随时双向联络。 而在
    “讨伐队”内部,来自不同师团、旅团的各步兵、炮兵、辎重、通讯部队之间能够做到军令互通、服从
    指挥,极大提高了兵力运转效率。 在消耗作战中,进行正面突击作战的各部队也不再以联队为单位
    统一行动,而是以较少兵力配备一定数量的骑兵与运载车辆组建数个支队,执行快速穿插包抄的战
    术,主力部队则携带重火力装备进行正面攻击。 深入“ 非治安区”,相互间无协同经验的小股部队

    之间能够军令互通、相互协调,意味着华北方面军能够以较少的总兵力维持更多数量的作战单位,
    并在作战中覆盖更大的战场范围,彻底封锁某一区域并从中搜索八路军主力。
          华北方面军在战术层面上很好地利用了军备现代化的优势,在人员装备、兵力组织调度、指挥
    体系方面快速适应了华北战场环境,并通过下属部队间的兵力借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兵力不足的
    劣势,取得了仅靠正面作战无法实现的战术胜利。 通过 1938 年末至 1941 年的“治安战”,华北方面
    军将大部分国民党军从华北腹地驱离,并通过针对中共根据地的“ 肃正” 作战,使八路军出于全局
    考虑在百团大战后放弃运动战,转而缩编主力部队规模发展地方武装。                                                  ②  可以认为,“正规化” 阶段
    的“治安战”在战术层面一度达到了华北方面军的预期。
          (二)慢性的战略失败
          尽管华北方面军的“治安战”基本达成了大本营《陆军对华作战指导纲要》的要求,维持了华北
    主要地区的“治安”稳定,但整个“治安战”体系至 1941 年已经隐患重重。
          首先,随着华北方面军总兵力的逐年下降,兵力借调开始出现混乱。 中共根据地的快速扩张与
    晋南国民党军的不断增兵都迫使华北方面军发动频率更高、规模更大的“ 治安战”。 但华北方面军
    又必须在每次作战后扩张的占领区内实行分散配置,导致兵力被进一步分散。 因此,华北方面军不
    得不打破兵力借调的范围限制。 在 1940 年的春季针对晋南国民党军的作战中,不仅远在晋北的第
    一军独立混成第四、九旅团需要派出占总兵力 1 / 4 的支队南下支援                                           ③ ,就连驻“蒙疆”军与驻山东的




        ①   「後套進攻作戦に関する参考書類送付の件(2)」、JACAR(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   C04122218100、「 陸支密大日
    記  第 24 号  3 / 3  昭和 15 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②   杨奎松:《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杨天石、臧运祜编:《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之二:战略与历次战役》 ,第
    408 页。
        ③   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派出一个半大队,第九旅团派出一个大队,「春季晋南作戦各兵団軍隊区分概要一覧表」、JACAR( アジ
    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   C11110987200、「第 1 軍作戦経過の概要(第 18 章)昭和 15 年 3 月 5 日—15 年 5 月 8 日」 ( 防衛省防衛
    研究所)。
      3 0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