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抗日战争研究》2020第四期
P. 29

黄博文 / 1938—1941 年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治安战”


    第十二军也要各派遣支队长途跋涉进入晋南地区协防。                                       ①   兵力借调的混乱引发了连锁反应。 由于
    华北方面军各部仍实行分散配置,无论其承受怎样的“治安”压力,都依然担负支援其他地区“ 治安
    战”的责任。 例如,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驻地与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相邻
    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派出了大量兵力远赴晋南参加春季晋南作战。 而在百团大战后期,华北方面
    军发起晋中作战“扫荡”中共根据地,也必须向在晋南地区与国民党军激战正酣的第一军三个师团

    借调五个步兵大队与两个半炮兵大队北上支援,这对第一军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                                                           ②  然而,这一阶
    段兵力借调的数量限制并未被打破,盖因各部兵力捉襟见肘,本部防区尚自顾不暇,早已无多余之
    兵外调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华北方面军曾试图组织伪军协助参与对八路军的作
    战,以实现“以华制华” 的目的,但收效甚微。 华北伪军团体主要有“ 华北治安军” ( 后改称“ 绥靖
    军”)、伪警察以及省、县伪警备队等,其中“华北治安军”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军事作战任务。 但在作
    战层面,华北方面军显然并不信任伪军的战斗力,因此,“华北治安军” 在 1939 年 10 月成立后仅在
    北苑、保定、开平、天津、济南等华北腹地大城市周边地区驻防,至 1940 年 10 月才开始与日军混合
    部署,共同负责河北 10 个县、山东 2 个县的警备工作,在“肃正”作战中承担辅助任务。                                                       ③  由于华北
    伪政权的财政状况无法负担过多的军费开销,华北方面军也无意在训练、装备乃至财政上予以扶
    持,仅以作战缴获武器装配华北伪军,因此截至 1940 年底华北地区的伪军正规部队仅有 8 个团,共

    1   5 万人。   ④  在华北方面军的评价中,华北伪军正规部队在有限参与的“ 肃正” 作战中表现较差,而
    省、县伪警备队仅能守卫本地“治安”,无法离开驻地参与对八路军的“扫荡”,远远不足以扭转华北

    方面军兵力不足的困境。                 ⑤   直至 1942 年,华北伪军才逐渐受到华北方面军重视,开始协同参与“ 肃
    正”作战(具体日军与伪军的数量比例大致为山地 5 ∶ 4、平原地区 1 ∶ 3),以弥补后者兵力不足且分
    散的弱点。       ⑥   总而言之,至 1941 年冈村宁次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华北地区的伪军在“ 治安
    战”正规化阶段并未起到明显作用。                         ⑦
          其次,华北方面军无法通过“治安战” 压制中共根据地的发展。 华北方面军曾于 1941 年初制
    定《昭和十六年度肃正建设计划》,按实际控制程度将华北地区分为“ 治安区” “ 准治安区” “ 非治安
    区”。 华北方面军在“治安区”扶植伪军实行傀儡统治,将机动兵力集中于“非治安区”,捕捉歼灭八
    路军主力。       ⑧   但中共同样有应对之道。 在百团大战后,受限于战场态势与根据地经济条件,八路军
    一方面主动缩编主力部队,一方面大量发展游击队、独立营团、区县武装等地方武装,在山东等地逐
    步建立正规军—地方武装—民兵三级军事体制,并建立军区—军分区体制实现根据地的军政合一,
    进一步整合根据地的抗日力量。                       ⑨  在具体战术上,八路军也逐渐适应了华北方面军的“肃正” 作战,
    采取“‘扫荡’圈内打小仗、圈外部队积极作战” 的方针,破坏其“ 扫荡” 行动,并在敌军主力撤退后




        ①   『戦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戦(1)』、299 頁。
        ②   藤田豊编『春訪れし大黄河———第三十七師団晉南警備戦記』、323 頁。
        ③   刘熙明:《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台北,稻乡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9—20 页。
        ④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八路军·参考资料》(6),第 250—251、260 页。
        ⑤   『戦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戦(1)』、485 頁。
        ⑥   刘熙明:《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第 22—23 页。
        ⑦   需要说明的是,山东地区的地方武装在 1939—1941 年曾与八路军多有冲突,但由于山东地区大多数地方武装领导人仍
    保有国民政府的身份,并不受日军节制,与完全接受日伪指挥的华北伪军存在明显区别,且相当一部分地方武装具有较浓的地方
    自卫团体色彩,故本文并未将其作战行动算作日伪军“肃正”作战的一部分。
        ⑧   『戦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戦(1)』、531 頁。
        ⑨   郭宁:《正规化与地方化———论抗战时期中共山东地区武装》,《中共党史研究》2016 年第 2 期,第 81 页。
                                                                                                                 3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