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3

李恭忠 / Society 与“社会"的早期相遇:一项概念史的考察

                 念在汉语中的主导译语。①还有学者着重从认知和实践的角度,讨论西方“社会”概念传入以后对
                 中国现代性变革产生的影响。②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中国新兴的“社会”概念,呈现了含义模糊、观感暧昧的特征%比如赫美玲
                 (Karl Hemeling)编纂于清末、正式出版于1916年的《英华官话辞典》,对society —词给出的释义和
                 用例,既有“社会”“ 一般社会”“人群” “上流社会” “下流社会” “会社”“天足会”“行仁会” “勉励
                 会”“教育会” “保畜会”“爱护牲畜会” “红十字会”,也有“私会、密会” “会党” “会长” “会首” “会
                 正”等。③这些解释和用例可谓五花八门,乍一看令人难以捉摸。就连“社会”一词的流行,也与其
                 他新名词一道,曾经遭到非议,被认为“庸恶浅近,拾东人之唾余”④;“虽皆中国所习见,而取义与
                 中国旧解迥然不同,迂曲难晓”。⑤作为新式“社会”概念之具象体现的结社集会,在官方眼里则往
                 往被视为秩序的潜在威胁。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涉及西方外来概念在华传播过程中如何与中国本土语境契合的问
                 题。本文尝试在学界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史、文化史、辞典史和新闻传播史多个维度,进一
                 步探讨society与“社会”的早期相遇过程,尤其是传统本土经验如何影响了近代西方society概念在
                 中国的传播、理解和接受。


                                               一、旧式“社会”及其观感


                     “社会”源于古代的“社”,是指“社”日的迎神祭拜集会。⑥所谓“社”,古义为土地神、祭祀土地
                 之所,延伸为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⑦根据儒家经典《礼记》中的构想,立“社”是统治集团
                 的专利,自天子、诸侯、大夫以次,各有区别:“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
                 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关于大夫以下,东汉郑玄注
                 云:“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解释
                 说:“大夫北面之臣,不得自专土地,故不得特立社。社以为民,故与民居百家以上,则可以立
                 社……虽云百家以上,唯治民大夫,乃得立社。”⑧官府努力将“社会”置于自己的有效控制之下。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元帝建昭年间,兖州刺史曾禁止民间私自立社。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①  李博! Wolfgang Lippert)著,赵倩、王草、葛平竹译:《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版,第113—117页;全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I国现代量要政洽术语的彩成》,法律出版社2010 •版,第180—214页;黄克
                 武:《新i词之战:清末严复译语与和制汉语的竞赛》,台北《I央研究隐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2期,2008年12 -;黄克武:《晚清
                 社会学的翻译——以严复与章炳瞬的译作为例》,孙江、刘建辉主编:《亚洲槪念史研究》第1辑,第3—45页;冯凯:《I国“社会”:
                 一个扰人槪念的历史》,孙江、陈力卫主编:《亚洲槪念史研究》第2辑,生活•读3 •新知三联3” 2014 •版,第99—137页。
                    ②  黄兴涛:《清末民初新i词新槪念的"现代性”问题——兼论"思想现代性"与现代性"社会"槪念的I国认同》,《天津社
                 会科学)2005 •第4期;黄兴涛:《新i词的政洽丈化史——康有为与日本新i词关系之研究》,黄兴涛主编:《丈化史研究的再出
                 发》,《新史学》第3卷,I华3局2009 •版,第100—132页。
                    ③  K Hemeling,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the Standard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and Handbook far Translators, Including
                 Scientific,Technical,Modem and Documentary Terms ( Shanghai: Statistical Department of the Insp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 1916),
                 p. 1352.
                    ④  《论近日学者喜用新名词之谬》,《申报》,1903年9月9日,第3版。
                    ⑤  《三续新订学务章程》,《申报》,1904年4月15日,第1版。
                    ⑥  日本学者曾我部静雄1962年发表专题文章,初步梳理了中文古籍里“社会”一词的出现情况,德国学者李博的《汉语中的
                 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第105 —111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性讨论$
                    ⑦  《康熙字典》午集下,康熙五十五年内府刊本,第29—30页。
                    ⑧  《礼记注疏》第46卷,“祭法第二十三”,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隆庆二年重修刊本,第16页。
                                                                                                       5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