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五期
P. 84

晚清板晒技术与余岱私盐







                                                        蒋宏达








                    内容提要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引发了严重的盐政危机。由于食盐运销体系崩溃,官盐
                   市场萎缩,余姚、岱山等地建立在板晒技术上的廉价私盐开始侵入浙西杭嘉湖和苏南“苏

                   五属”地区,并向长江腹地渗透。战后,两浙盐政经历了从“抽厘”到“票运”再到“纲运”
                    的次第演变,进一步为私盐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环境。在苏南地区,地方盐商通过“复
                    引”和“复地”,扫除余岱私盐流通障碍,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在长江沿线,盐商更是利用
                   新的轮船航运技术和外国国旗保护制度规避清朝官府的缉私活动,拓展了余岱私盐的市

                   场空间。在余岱私盐产地,两浙官府限制板晒、控制盐产的行动又受制于地方上复杂的地
                   权秩序和人群关系。余岱板晒和私盐问题显示出晚清国家治理左右支细的窘境。清王朝
                   不仅在西法模仿上步履维艰,在旧物处置上也已捉襟见肘。

                   关键词 盐政 私盐市场 地权板晒技术
                   作者简介蒋宏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光绪六年(1880)八月,时任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大臣刘坤一札行下属司道各局,就日益严
          重的沿江私盐问题提出关切:



                    宁波钓船不准驶入长江,本有厉禁。兵燹以后,准在瓜洲以下买米运浙,已属权宜。乃该
              钓船惟利是趋,往往带私而来,购米而去,所带之私尽是岱盐,浙、淮引界已被全侵。甚或雇一
               洋人,或插一洋旗,直上皖、鄂,沿途洒卖。近日鄂省淮引销路极疲,均为岱私倾灌。①



              札文所说“岱私”,字面上系指产自浙江东部岱山岛的私盐,实际还包括余姚、定海等地出产但

          混称“岱盐”销售的私盐。由于晚清两浙盐场输出的私盐以余姚和岱山两地出产者最多,故当时文
          献常将“余私”和“岱私”并举,合称“余岱私盐”。这些私盐运往长江的方式,除宁波钓船一类木帆



              *本文曾提交第八期“中国近代史论坛”,承蒙与会学者和匿名审读专家提出深入、细致的评审意见,作者从中获益良多,谨
          此致以谢忱!
             ①  光绪《重修两淮盐法志》第64卷,“转运门•缉私六”,《续修四库全书》第8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第
         9页。
                                                                                                            81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