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五期
P. 79

王鸿莉/清末京师阅报社考察


               同外地阅报社一样,北京阅报社选址时也会大量利用原有的寺庙和茶馆。中夕卜、日新、克明、乐
          群、西北城、海淀、通志、强心等阅报社都设于寺庙。寺庙之外,启蒙志士利用的另一个传统空间是
          茶馆。最早的会友讲报处就系改造茶馆而成,活动频繁而丰富的讲报说书处最初也开设在果子巷

          的雨来散茶馆内,回民刘域真在自己的茶馆内请人讲报,通俗半日讲报社在李铁拐斜街路南的宝丰
          居茶馆每日宣讲《圣谕广训》以及各种报章,至于在茶馆内摆放报章供人阅览,简宜成了北京很多
          茶馆的商业习惯。利用茶馆增设阅报,在国内很多城市都能看到,但以茶馆文化著称的城市则限于
          北京、成都、苏州等地。如王笛所言,“茶馆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是一个微观世界,显示了现代

          城市改良的理论和实践的几乎每一个方面”。①
              北京的茶馆文化与京师旗人联系颇为紧密。②“京师茶馆……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
          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裾,就广坐,作茗憩,与圉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忤也,然亦

          绝无权要中人之踪迹0 ”③金受申直言:“大茶馆在清代北京,曾走过红紫大运,八旗二十四固山、内
          务府三旗、三山两火、仓库两面,按月整包关钱粮,按季整车拉俸米,家有余粮,人无菜色,除去虫鱼
          狗马、鹰鹘骆驼的玩好以外,不上茶馆上哪里? ”④对于不事生产也不能无故离旗的旗人而言,茶馆
          是他们走出家庭这一私人空间后最方便的选择之一。茶馆不仅是饮茶食饭之所,还是交流信息、观

          鸟斗虫、听书唱曲的公共空间。“燕京通衢之中,必有茶馆数处。盖旗人晨起盥漱后则饮茶,富贵
          者则在家中,闲散者多赴茶馆。”⑤“向来有一种喝茶的人,俗称茶腻子,也有上年纪的,也有中年的,
          这项人在旗的居多。”⑥及至清末,旧茶馆开始染上了新式色彩。不少旗人选择在茶馆创办阅报社,

          或者干脆去茶馆讲报,就是因为在茶馆能碰到的“旗人老乡亲”最多。知名者如宗室勋墓臣每日早
          晨去西四牌楼福禄轩讲报,福禄轩对面的书茶馆永顺轩也添设讲报。还有一名普通的镶黄旗护军
          明保,会不避人骂地去广和轩茶馆讲报。⑦
              北京的茶馆之设本就因地制宜:“庚子以前,北京大茶馆林立……崇文门外永顺轩,专卖崇文

          门税关和花市客商,北新桥天寿轩,专卖镶黄旗满蒙汉三固山顾客。灯市口广泰轩专卖正蓝,正白,
          镶白九固山顾客。阜成门大街天禄轩专卖右翼各旗顾客。”⑧在这一充满细节的记述中,内城茶馆
          的主体服务对象是旗人,而且不同方位的茶馆服务于各自地界的八旗组织成员。这与内城阅报社

          创建时所暗含的“空间”因素正相吻合。其中专门服务于镶黄旗满蒙汉三固山顾客的北新桥天寿
          轩,正是清末报刊上实时记录的例证,“北新桥西天寿轩茶社铺长王君,购报数份,任人观览”。⑨北
          京的老茶馆与阅报的新风气在这里奇妙地相遇。
              讲报社兴起后面临的诸问题中,最棘手的是讲报人的延请。第一家讲报处的设立者卜广海,专




             ①  王苗:《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22T23页。
             ②  刘佳崇璋在《北京各行祖师调查记略》一书中曾略述京师茶馆之源流:南省之“茶楼”,在北京则呼之曰“茶馆”。是书专
          门提出北京清代最为流行的大茶馆与八旗的渊源。(刘佳崇璋:《北京各行祖师调查记略》,首幕图书馆藏。)老舍指出:"茶馆是三
          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 50来年的变迁。”(老舍《答复
          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剧本》1958年第5期)凌静注意到,"茶馆不仅是饮茶食饭之所,还是交流信息、观鸟斗虫、听书唱曲的
          综合空间”(凌静:《京旗社会背景下的清末茶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年,第54—67页。)。茶
          馆这一小空间对于北京这一大城市空间而言,成为具有高度浓缩意义的象征。
             ③  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13册,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318页。
             ④  金受申:《老北京的生活》,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160页。
             ⑤  陈庆桂:《谏书稀庵笔记》,小说丛报社1922年版,第134页。
             ⑥  下等社会人:《造谣言的总机关》,《京话日报>,1906年4月27日,第1版。
             ⑦  《护军出了明白人》,《京话日报),1905年9月19日,第3版。
             ⑧  金受申:《老北京的生活》,第158—160页。
             ⑨  《报界发达》,《大公报》,“时事”,1905年12月31日,第4版。
                                                                                                            77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