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近代史研究》2020第六期
P. 127

&成史屠寃             2020年第6期


          “瘾”的概念却在中国本土形成。国人关于“瘾”的认知程度与鸦片烟的扩散趋势同步。由于最初
          的鸦片烟消费者大多来自市井,他们的切身感受和吸食经验决定了成瘾现象名称的特定发音,这意
          味着该概念的流传方式是口头而非书面。随着鸦片的流行区域扩大,各地士人阶层逐渐接受了该

          俗语,并根据各自的理解将之写为“引”“淫”“瘾”等不同书面形式。当他们特意选取本与鸦片毫
          无关系的字特指吸鸦片的症状时,“瘾”便不再单纯指代现象,更具备了特殊的含义和价值判断。
          至迟到19世纪初,国人对鸦片的危害已有所警觉。但在鸦片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种抽象化

          的认识恐怕也只能是“后知后觉”。


                                               二、“瘾”的使用与普及



              嘉道之际,粤省鸦片开始向内地泛滥。特别是“叶恒満事件”后,鸦片交易场所移至零丁洋面,
          此后“快蟹”穿行,走私猖獗,原属地方性知识的“瘾”也以文字形式在更大地域范围内传播。但是,
          “瘾”属于吸食者的个人感受,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观察者在转述时极易产生偏差,士人对“瘾”的

          总结又缺乏系统性,所以当时国人对“瘾”尚未形成一致看法,其中不乏误解和想象。①白银外流引
          发的财政危机也迫使官方开始关注鸦片问题。道光九年(1829),福建道监察御史章沅提出鸦片烟
          为漏银大端。②自此,有关鸦片的讨论愈发激烈,民间讨论的“瘾”在此时进入官员的视野。士人关

          于“瘾”的观察和思考,也成为官方认知成瘾现象的重要来源和参考。
              道光十六年(1836),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弛禁鸦片,首次在官方文书中使用了“瘾”字:“惟
          吸食既久,则食必应时,谓之'上瘾'。”③如果将该奏折与其蓝本——广东学海堂学长吴兰修的《弭
          害》一文相对照,可以发现,吴文中“初食无引,久之,食必应时,谓之上引”原为小注内容④,许乃济

          将之改写后放入正文,“引”也改作“瘾”。虽然许乃济使用了“瘾”字,但他只是把“瘾”看作恶习而
          非社会问题。为了论证弛禁鸦片的可能,许乃济暗示烟瘾可戒,并提供了“替代性方案”。他认为

          鸦片“岁竭中国之脂膏”危害更重,且土产鸦片“价廉力薄,食之不甚伤人,上瘾者易于断绝”,因此
          主张宽限栽种罂粟。⑤
              他的反对者同样关注鸦片成瘾问题,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内阁学士朱噂反对鸦片弛禁,强
          调兵卒成瘾,危害甚巨,当“烟引(瘾)来时”,兵丁手足瘫软,涕泪交流,进不能战,退不能守。⑥江南道

          监察御史袁玉麟则直言鸦片与烟草不同,鸦片可使人“发瘾生病”,故绝不能照搬弛禁烟草的政
          策。⑦朱、袁二人论述角度不同,但都遵循相似的逻辑,通过强调“瘾”危害以辅证鸦片不可弛禁。

              这种现象在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引发的禁烟政策讨论中更加明显。黄爵滋在《请严塞漏卮
          以培国本折》中首次将有“瘾”当作烟民的判断标志,并把烟瘾戒断列为“重治吸食”的主要手段:



             ①  嘉庆十三年,湖州人程岱葬记“鸦片”有云:“(瘾发时)肺大倍于常,须臾有虫无数自肺内钻头向外,肺仅如衣膜,然其青
          黑皆虫也,呼食鸦片者以烟喷之,虫稍缩,连喷七八口,肺即如故,始悟每日上瘾之故。”实为真假杂糅、虚实相间。程岱葬:《野语》
          第7卷,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180), 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②  《福建道监察御史章沅奏为请禁外商以违例货物私易官银出洋折》,《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第55页。
             ③  《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齐思和整理:《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6页。
             ④  吴兰修:《弭害》,温汝能辑:《国朝岭南文钞》第16卷,陈建华、曹淳亮主编:《广州大典》(500),广州出版社2015年版,第546页。
             ⑤  《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附)片奏》,齐思和整理:《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第218页。
             ⑥  现存朱噂奏折来自《京报》(手抄本)的彩印件,简写、错漏现象颇多,如“鸦片烟”作“ 丫片烟”,“嘉庆”作“加庆”等,疑为
          手民之误。"引”字亦可能为"瘾”字的简写。惜未见《京报》原件,暂无法确证。见田汝康、李华兴《禁烟运动的思想前驱:评介新
          发现的朱噂、许球奏折》,《复旦学报》1978年第1期,第105页。
             ⑦  《江南道监察御史袁玉麟奏陈鸦片弛禁将有妨国计民生折》,《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第216页。
           124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