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近代史研究》2020第六期
P. 122

谭 刚/滇越铁路滇段的接收与中法交涉(1940—1946)

          希政府绝交后国民政府又迅速做出不干涉越南事务的表态,战后又同意撤兵越南以维护中国在越
          南的现实利益,因此滇段路权在中国的对法外交战略中从属于越南问题。对法国而言,战时通过答
          应日本的滇越铁路禁运要求以维护其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战后则以放弃路权方式换取中国撤兵越

          南,当滇段路权与越南利益无法兼顾时,法国以牺牲路权方式维护其越南利益,因此滇段路权在法
          国的对华外交战略中同样也从属于越南问题。正是由于滇段路权从属于越南问题,主导1940-
          1946年中法关系的不是路权问题,而是越南问题。战时国民政府与维希政府的关系之所以不断恶
          化宜至决裂,主要原因是维希政府以不断牺牲中国利益的方式维护其越南利益,这让国民政府无法

          接受,最后与之绝交。战后法国临时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之所以恢复重建,也主要是两国在越南
          问题上相互妥协所致。



                                                                                     (责任编辑:葛夫平)










                         《战场之外:租界英文报刊与中国的国际宣传(1928—1941)》
                             魏舒歌著,魏舒歌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79元

                   租界英文报刊数量庞大,信息广泛,但长期未被学界充分发掘,近年始逐渐引起一些学者关注。该

               书以租界英文报刊为主要研究对象,探寻自1928年济南惨案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国民政府和
               精英人士如何在国弱言微、内忧外患的情势下突破信息封锁,力挫日本在国际舆论界的优势地位,将日

               本侵华企图与在华行径公之于众,并建立联通国际的宣传渠道的过程。
                   该书共八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国弱言微”。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尚未与租界报界建立紧密
               联系,在国际舆论界处于受制日本的弱势和被动地位。这部分重点探讨了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中
                日两国在英文媒体上的正面对抗。第二部分“成长之痛”,考察了 1928—1932年国民政府建立国际宣
               传体系的初步尝试;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和一 •二八事变发生后中日两国的宣传策略,以及租界英文报
               刊的立场;梳理了 1932—1937年国民政府在对日绥靖与抵抗的抉择中,各派势力尤其是蒋介石对租界
               英文报刊的争夺;并且重点探讨了“天羽声明”发表时,报界各方势力的不同解读和态度。第三部分
               “全面抗战中的宣传”,主要考察了抗战全面爆发到日军偷袭珍珠港期间,国民政府国际宣传政策的演
               变。首先回顾了董显光与国民政府战时国际宣传机构的建立,其为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世发
               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记述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国际宣传处艰难运行的状况。
                   该书将话语文本与宣传政策相结合,注重探讨二者的相互应和与推进;注重分析话语与所处的舆
               论背景之间的互动,将具体事件的探讨与整体脉络的梳理相结合。从学术意义上来看,学界普遍认为
               当时中国的国际宣传无所作为,该书结合丰富的档案史料与报刊文本,不仅呈现了国民政府在中日对
               峙中对租界英文报刊的争取与国际舆论宣传渠道的建立所做出的努力,而且为在军事层面之外研究中
                日战争和二战局势演变提供了新的维度。














                                                                                                           119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