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0

&叫支昂完            2022 年第 2 期


               人以后最重要的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碰撞和话语转变主要趋向是源于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不断覆盖中国古老自然观念和思想知识体系,其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毋庸置疑,而由此造成的新旧
               文化裂变、特别是传统生态文化遗失也令人十分感慨 !
                    但历史车轮没有也不可能停歇于近代,社会文明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演进 。 20 世纪以来,随
               着环境资源危机逐渐显现,某些曾经被视为先进的"洋货如人类中心主义、资本利润至上、单纯
               工具理性、单向度的人、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在西方思想界逐渐遭到批判,而中国传统自然观念、
               环境知识和生态智慧或可提供一些有用的"医心方" 。 在考察近代自然科学思想知识本士化的同
               时,对经历"欧风美雨"冲刷和近代历史检验的本士生态思想、环境知识进行"返本""归境"的再审
               视和再诠释,积极发掘其当代生态文明价值,也是近代环境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增添环境史范式*






                                                        梅雪芹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近代史研究》提出并组织"近代中国的人与自然"笔谈,绝非一般意义的一次笔谈 。 鉴于该刊
                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近代中国或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代中国的人与自然"笔谈
               构想和举措意义非凡,需要在学理上加以全局性思考并深入剖析 。 只有这样,才能对"近代中国的
               人与自然"这一课题本身有更恰当的认识,进而才能从这一视角对中国近代历史做出合乎时代需
               要的创新性研究,并使这一历史在当代公民的世界观塑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
                    这里所谓的学理上全局性思考,简言之,即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的认知以及对相关学术前沿
                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思考近代中国历史研究如何创新的问题 。 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而言,国内中
                国近代史学界以"范式"为焦点达成了基本共识,即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自民国时期到当代形成了
               若干范式,主要是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借此近代中国历史研究凸现了"革命"和"现代化"两
               个宏大叙事下的主题拓展 。 它们虽各有侧重,却有着共同的学术取向,可称之为人类中心的历史
               观 。 这是因为,它们所研究的历史,主要是作为人类事务来探究和讲述,其中难以见到对自然之力
               及其作用的阐释,也不知自然所受的影响及其变化如何 。 因此,在"山河广袤、人口众多、历史悠
               久"的近代中国史书中,很难见到"熊黑虎豹、狮子大象、猿猴猩猩、斑马辫羊更别说"山林丛莽"
               "狼奔东突""富草无垠"的场景;即便对于不能忘却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深重灾难,除了知
               晓"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以及领土被割让、海关被掌控、人口有伤亡等史实外,也难以了解山河本
               身如何破碎、生灵本身如何被涂炭的境况和成因 O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环境史及其对史学的创新研究"( 16ZDA122) 的阶段性成果 。
                 10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