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5
&叫支昂完 2022 年第 2 期
晚洁的人地关系
姜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人地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表征,历来为中外学者所关注 。 1840 年鸦 片战争后的晚清人
地关系,更因中国人口在此期间历经战争、瘟疫、灾荒、饥憧等等,表现为从缓慢增长至峰值后迅速
跌入谷值,而后又重新恢复的典型特征,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的人与自然"的重要研究对象 。 本文
以 太平天国战争为节点,略述战争前后中国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并就晚清人地关系研究中值得注
意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晚清的人地关系,可以 1850 年为界,分为太平天国战前与战后两个时期 。
太平天国战前的清代人地关系,表现为中国人 口 持续而缓慢的增长 。
清代全盛时疆域达 1300 万平 方公里, 但人口分布却极不平衡 。 1820 年前后, 全国人 口 约为
3. 9 亿, 其中近 98 % 居住在 18 省及奉天地 区 。 而上述地区合计面积约 440 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
总面积的1/3 强 。①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中国人口分布的高度不均衡性是有其原因的 。 中国地
处北温带,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变 。 根据我国自然条件不均衡性的综合表现, 一些科学工作
者将中国概分为东部季风、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等兰大自然区域 。 除东部季风区域因季风和雨热
同季的关系,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他两大区域,或因水分不足限制了温度的发挥作用,或因温度过低
限制了水分的发挥作用,只能以牧业或高原牧业为主 。② 18 省及奉天,除西、北的极少数地方外,都
处于东部季风区域,属于宜农地区,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并因而孕育和形成了占全国人口绝
对多数的华夏一汉民族 。 传统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男耕女织、高度集约的小农生产方式
为经济基础 。 相比世界其他若干民族的游牧经济以及粗放的农牧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在同样的
土地面积上必须技人更多的劳动力但也因此比其他经济能够供养多得多的人口 。
中国早就以自己的众多人口而著称于世。 即以 清代来说 , 虽有 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人 口锐减,
但经过康雍乾一百多年的承平盛世 ,人 口又有 了大幅增长 。 明代末年 1620 年前后的人 口 峰值据估
计约为1. 6 亿,清初 1650 年前后的谷值人口跌至不足 0.9 亿,到了 1730 年前后也即雍正年间,全
国人 口 已赶上并开始超过明代的峰值 。 之后人口增长的速度虽减缓,但到 1790 年前后,也即乾隆
① 据姜涛 《 中国近代人口史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 993 年版,第 143 页; { 人口与历史一一中国传统人口结构研究 >> .人民出版
社 1998 年版,第 83 页 。
② 参见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中国自然区划概要》 编写纽编 《 中国自然区划 概要>> .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70-7 1 页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