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9
&叫支昂完 2022 年第 2 期
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 。 " ①他在书中断言:人口若不受到抑制,每过 25 年左右便会增殖一
倍,而土地收益却是递减的,从而断言人口增长有一种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自然趋势" 。
马尔萨斯的学说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新鲜 。 明代后期 学者徐光启( 1562-1633) 早其 160 年就
已有了极为类似的说法:
"夫谓古民多,后世之民少,必不然也 。 生人之率,大抵兰十年而加一倍 。 自非有大兵革,则不
得减 。 " ②
就连被后人称作"中国马尔萨斯"的洪亮吉,也比马氏早 5 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清末马尔萨斯学说传入中国时,中国的人口已逐渐恢复到太平天国战前的旧观,人们开始重新
意识到人口的消长确乎与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治乱有关从而直觉地接受了马尔萨斯学说。 著名启
蒙思想家严复 ( 1854-1921 )说,中国由于承平时期人口不断增长,到乱时"积骸如莽,流血成渠;时
暂者十余年,久者几百年,直杀至人数大减,其乱渐定 。 乃并百人之产以养一人 。 衣食既足,自然不
为盗贼,而天下粗安 。 生于民满之日而遭乱者,号为暴君污吏,生于民少之日获安者,号为圣君贤
相 。 二十四史之兴亡,以 此券矣 。 " ③
为什么在西方因工业革命而无人问津的马尔萨斯学说,却能在东方的人口大国找到"知音"?
为什么二十四史的兴亡总会伴随着人口增减变化的周期?
这就与前面提及的小农生产方式有关了 O 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方式,是一种需要大量人手,同
时也能够供养众多人口的生产方式 。 战国时代的孟子说过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 ( << 孟子·梁惠王上)) ) 。 战国时期的百亩大约相当于清代的三 十亩 。 直到近代以来,中国
北方还有"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说法 。 从治田的标准限度来看,这其实与孟子所
说并无差异 。 秦汉以降的二千年间,农业耕作技术虽有进步,但土壤丰度下降,劳动强度增加,农业
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或改变 。 而人口众多本身是潜藏着危险性的,这就是一旦遭遇天
灾人祸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人口损失 。 人口学有所谓人口增长的"惯性"之说。 但在战争 、瘟疫、
灾荒、饥懂面前,人口已无任何相对的"增长惯性"可言,而只有绝对的死亡和人口总 量 的急剧锐
减 。 这也就是王朝的兴亡周期往往与人口的增减波动周期相重叠的原因所在 。
但用马尔萨斯的所谓"原理"是否可以用来证明中国王朝的鼎革是由"人口过剩"所引起的?
事实是:不能够 。
这里不妨以罗尔纲的研究为例 。
1949 年初,罗尔纲在题为《 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人口压迫问题》 的长篇论文中,第一次较为系统
全面地研究论证了太平天国革命前一百多年间 清代人 口增长的实际状况, 考察分析了这一时期人
口与耕地比例关系的发展演变,并极为广泛地搜集了统计数字之外的有关人口压迫的种种事实,如
人多米贵,国内移民,向边疆、海岛、海外的非法迁移偷渡,垦山,以及游离于社会生产之外的各种过
剩人口,等等 。 在比照了当时的人口论,即洪亮吉和汪士锋的有关言论后,罗尔纲得出结论说:人口
过剩确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主因 。④ 罗文的分析论证是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的,特别是他把考
察的范围放到清代中期,亦即乾隆、嘉庆、道光兰朝的一百多年间,时间跨度较大,人 口增长的作用
和清王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乱的转变,表现得都相当明显 。
① 马尔萨斯著,朱泱等译: { 人口原理 > ,商 务印书馆 1992 年版 ,第 7 页 。
② 徐光后: { 玄在先生井田考 > ,载其 《 农政全书 》 第 4 卷,崇祯十二年刻本 。
③ 严复: { 保种余义> , { 严几道文钞> ,商务印书馆民国年间出版,第 l 卷,第 6 叶 。
④ 罗尔纲: { 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人口压迫问题 > , { 中国社会经济史集于n 第 8 卷 第 l 期, 1949 年 1 月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