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73

&叫支昂完            2022 年 第 2 期


               世纪 30 年代,日本出版的汉籍书影图录几乎全用到罗版,主要 出自东京 、京都、大阪兰地。 东京的
               到罗版技师有多位,有技师还曾在长泽规矩也的介绍下与商务印书馆合作 。①承担了京都 、大阪地

                区大部分书影复制工作的是小林忠治郎 。 东京的图录多用洋装,而京都的全为线装,从中可窥知两
               地书籍审美的差异, 以及罗振玉、 董康、内藤湖南等学者、藏书家的趣味对小林复制工作的影 响 。
                    商务印书馆的印刷技师刘雪堂曾受张元济派遣往小林处学习呵罗版凡五年,其回忆云日本
               京都有个呵罗版印刷所,以专印中国古书画而出名,创办人叫小林忠治郎,对此技术很有研究,印刷
               质量是高 的 。 因此那时我国对古书画有研究的罗振玉(墨缘 堂)、 张元济(商务印书馆) ,还有陈叔
               通、徐森玉等都因委托印制而认识小林,从而小林在日本出了名,身价也高起来 。 " ②

                    民国时期,中国的学者、藏书家不仅与日本的坷罗版技工有业务往来,两国学术界就善本书影、
               版本学研究也有密切交流 。 1933 年,袁同礼曾致信张元济,并附日 本 书志 学会所 印 善本 书 影 的清
               单 ,称"倘需参考, 祈示知, 当 即寄呈 察览" 。 张元济复信称 ,该清单" 与敝处所收到者增出二种,异
               时需 阅,当再乞借" 。③ 可知日本书志学会在刊出书影图录后,会寄赠北京图书馆、张元济等机构与

               个人 。 当然,中国的相关机构、学者在印成图录后也会寄赠日本方面 。 中日双方在编篡图录时,会
               彼此求取书影,以期图录之完善 。④ 在无法亲见原本的情况下,呵罗版书影呈现的信息无疑最为丰

               富、准确,不仅包括可供校勘的文本,纸张纹路、版框断纹、笔迹边界等细节也一目了然 。 学者编篡
                的书影图录不同于收藏家以鉴赏为目的的罗列,往往还提供精确测 量 的尺寸 、版本信息等, 为传统
               版本学的近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也令跨区域、跨国际的共同研究成为可能 。 这种国际
               间的学术交流模式亦延续至今 。
                    除了全本复制及 图录选编之外,近代古籍复制 事业中,呵罗版的利用方式尚有多种, 譬如与石
               印书影搭配使用 。 1926 年至 1931 年间,陶湘刊 《喜 咏轩丛书 } ,共 5 编 42 册,内容涉及戏曲 、博物
               等各方面,所用技术主要是石印 。 然而在丁编中,却有三种资料利用了两罗版 。 其一是《凌 烟阁功
                臣图像机卷首唐兰 的《序》 引用了陶湘有关各种印刷技术的看法 : 清后期石 印技术尚不先进,虽可

               存真,但神韵全失;玻璃版虽能存真,但若底本非初印本,则笔 画模糊,没有复制的价值;倒不如请技
               艺精湛的刻工覆刻,效果远胜石印本,但仍遗憾覆刻本"非真" 。⑤ 足见随着 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保留原本之"真"的要求也愈高 。 陶湘虽为木版覆刻找了充足的理由,认为如此可保存刻工技
               艺;{且次年,在得到《凌烟阁功臣图像》残卷与《避暑 山庄图咏》满文全册原刻初印本之后,他便立刻对
               丛书进行了增补遂照相石印,而以玻璃版印图,分别增人,傅存其真,且使今日景摸之术有进焉 。 " ⑥

                    在陶湘看来,无论传统的木版覆刻工艺如何精湛仍不能与两罗版的"存真"程度相较 。 1937 年,
                陶湘先后编选了 《涉园所见宋版书 影》第 一、二辑 。 检验原本,可知石印、呵罗版的搭配使用,特别
               是第二辑中坷罗版书影约占半数之多 。⑦ 石印书影虽清晰,但无法表现颜色浓淡之变化,黑白分

                明,笔画板滞,纸面常见油迹;坷罗版笔画虽浓淡细腻,但保留了灰度 ,印在质地柔软的宣纸上,与人
               们习惯的木版书籍 白 纸黑字 的清朗印象颇相阻据,二者都不能算尽善尽美 。 同年,王文进编选《文


                   ①  陈正卿、彭晓亮整理: { 张元济来往书札之二 } ,上海市档案馆编著: { 上 海档案史料研究 》 第 6 辑 ,上 海三联书店 2009 年
               版,第 311 页 。
                   ② 刘雪堂 、郑逸梅等座谈:{ 中国近代美术出版的回顾 } , { 朵云》 第 2 集 ,上 海书画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51 页 。
                   ③ 张元济: { 致哀同礼} ,附 1 { 袁同礼致张元济函 } , { 张元济全集》 第 3 卷,商务印书馆 2007 年版,第 1 -2 页 。
                   ④ 陈正卿、彭晓亮整理: { 张元济来往书札之二} , { 上 海档案史料研究》 第 6 辑,第 3 11 页 。
                   ⑤ 唐兰: { 序 } ,陶湘辑: { 喜咏轩丛书 丁 编》 卷首,武进陶氏 1930 年版 。
                   ⑥  陶湘辑: { 喜咏轩丛书 丁 编 } , "卷首识语" 。
                   ⑦  陶湘编: { 涉因所见宋版书影 } ,武进陶氏 1937 年影印版 。
                 158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