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72
瞿艳丹/影印存真:中国近代的坷罗版印刷技术考
综上可知,随着有正书局、神州国光社等机构所刊图录、画片的流行,两罗版、玻璃版的概念随
之普及,被视为一种优质图像印刷术 。 但号称刑罗版的印刷品并非全部名副其实,读者也未必全然
正确地理解了两罗版技术本身 。
兰、用于古籍复制的两罗版技术
梳理呵罗版技术引入中国后的运用情况,可知呵罗版最常用于图像复制,特别是书画、金石拓
片等领域 。 尽管神州国光社等机构一直使用玻璃版之名,但在书画、金石碑刻爱好者群体内,呵罗
版则被视为 collotype 的主要译名,玻璃版是次选的别名 。 或许还因"呵罗"的字形与发音比"玻璃"
更具新鲜感,尤添一重"高级技术"之色彩 。 如书画碑帖收藏家徐崇立著《瓶翁题跋} ,全书用玻璃
版者共 5 例,用呵罗版者凡 19 例,可证呵罗版一词更受其偏爱 。 且跋文中常见对两罗版的欣赏,如
《晋唐楷帖跋》云惜其为石印,精光为油墨所掩 。 若以呵罗版精影,当可见庐山真面 。 "①
两罗版也是近代典籍复制事业中的重要技术只是利用范围远不如金石书画领域之广 。 黄永
年曾指出,中国以坷罗版覆刻古籍的事业发韧于董康,但因其成本高、不易盈利,长期不得发展 。 商
务印书馆虽有两罗版设备,但主要用 于影印旧拓碑帖,影印古籍多用低廉的石印术倒是日本的
几个文化单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得多些,而且,由于当时日本制作两罗版的技术高,有小林忠
治等名手,印书的纸又多选用日本特产的色泽古雅的皮纸,其成品反比我国自印的精美" 。②
小林忠治即小林忠治郎,与罗振玉、董康、内藤湖南等学者有密切往来,其技术深得董、罗及其
周边的中国学者信赖 。③ 小林技艺精湛,所印 古籍很好地解决了页 面灰度问题,对字迹笔画、版木
断纹等细节还原度很高 。 小林还为内藤湖南影印过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为傅增湘影印过南
宋刊单正在本《周易正义》等,均采用去除页面灰度的技法,白纸黑字,符合中国读书人的传统阅读习
惯,因而颇得好评,至今仍为学界、藏书界推崇 。④
中国传统藏书家常以覆刻、影钞等技术复制书籍 。 到民国时期,传统木刻技术与现代石印术并
存,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 到罗版虽可毫厘不爽地呈现古籍原貌,但印刷成本过高,始终只是
小众爱好 。 不过,用到罗版复制珍善本之若干页,结集成书影图录,则是继杨守敬以传统的覆刻、影
钞技术制作《留真谱》之后的重要进步 。⑤ 当然,民国时期的书影图录仍以石印为多,质量未必精
良 。⑥其时学者们熟知的石印书影还有缪莹孙《宋元书景}(1 9 19) 、瞿启甲《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
书影} (1 922) 、柳i台微《盏山书影} (1928) 、刘承斡《嘉业堂善本书影} (1 929) 等 。⑦ 这样的典籍书
影不仅具有鉴赏、研究价值,还被赋予理解先民雕刻印刷技术、开启新智的意义 。⑧
同时期的日本,善本书影图录多为两罗版大册,或用质地坚厚的和纸,或用铜版纸印刷 。 到 20
① 徐崇立: { 晋唐楷估跋} , { 税翁题跋》 第 l 卷,湖南图书馆编: { 湖南近现代藏书家题跋选 》 第 2 册,岳麓书社 20 11 年 版,第
529 页 O
② 黄永年: { 古籍整理概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43--44 页 。
③ 佐藤进: { 巧罗版之路的开拓者小林忠治郎一一以罗振玉、董康、傅增湖的交流为中心 } ,王男主编: { 书籍之路与文化交
流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8 --43 页 。
④ 苏枕书: { 侍增湘影印南宋监本(周易正义 〉 之始末} , { 岁华一枝:京都读书散记} ,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148-162 页 。
⑤ 黄裳: { 谈影印本 } ,刘绪源编: { 黄裳文集 》 第 3 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98- 199 页 。
⑥ 黄永年: { 古籍整理概论} ,第 28-29 页 。
⑦ 缪签手l、所辑《 宋元书景》 对后世影响1民大,使得"书影"一词取代"留真谱成为版本目录学的术语 。 稻烟耕一郎: {< 宋元
书景 〉考一一兼论百 年前古籍书影事业 } ,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20 1O年第 4 期,第 100- 108 页 。
⑧ 柳话做: { 盔山书影序 } ,柳话微辑: { 盏山书影 } ,南京国学图书馆 1928 年石印本 。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