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29

"近代中国的人与自然"笔谈

               2 丈(合 6 . 4 米)以上,即整个淮河水位高于 16.4 米,也就是淹没高家堪以西皖北地区海拔 16.4 米
                以下的所有地区 O
                    仅洪泽一湖在清代就淹沉了古洒州城和后来营建的新洒州城,古洒州南城墙高度为 5 . 8-6.4
               米 。①两座洒州城永沉湖底,淮地没有城墙、护城堤保护的广大乡村镇市被淹没之广也就可想而
               知 。 至近代,淮河中游以及运河两侧形成了数以百计的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湖泊,数十座县城
               被淹坦,每年被淹的市镇乡集数以万计。 随着大量 田庐永为水窟,亿万生灵沦为鱼鳖 。 "洪泽一
               湖,旧系民田,自黄河南徙,淮水停蓄,膏腆之产,俱付洪流 。 " ②
                    近代淮北是一个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以及水患和旱煤并存的局面,也就是民间所说的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 淮域从鱼米之乡演化为穷山恶水之地,从弦歌诗书间里沦变为
               盗寇贼匪淋|蛮 O
                    黄、淮各河泛滥,对淮北的士壤影响极大 。 20 世纪 60 年代初,焦裕禄在河南 兰考治沙,令许多
               人难以理解,这些当年膏腆的中原何以变得与沙漠相似 。 兰考的荒沙就是黄河泛滥愤决的产物 。
               远在淮北上游、基本上作为行洪地的 兰考如此,多以浦洪、蓄洪的淮北地区所积之沙士、所受之沙害
               有甚于兰考 。 淮北许多地区"利捕鱼而宜稻、麦,士性固然 。 洪水之后,变植为沙卤,其所产者亦
               变" 。 面山县"屡经水患,地多淤沙浮士" 。 沛县的一次黄河决堤,造成"平地沙淤丈深" 。 阜阳,
               "今则沃壤均变潦区矣" 。
                    昔日作为水稻丰产地的淮北,近代成了粗杂粮的低产地 。 黄河带来的沙土不宜蓄水种稻 。 近
               代淮北要么根本无稻,要么仅有极少量种植 。 却县"夏秋多水患,有多数地方,仅能种麦一次,麦甫
               收成,水即淹至,及冬始退尽" 。③ 徐州、1" 惟稻种最罕 " 0 <说文解字}:"沛国谓稻曰棋。 "古代沛地盛
               产优质模米,民国时,沛县"少稻" 。④ 高粱、玉米是近代淮北最常见的粮食作物 。 民国时期,中外学
               者共认淮河为水、旱田的分界线 。 胡焕庸指出淮安以南为水田,淮安以北即为早田,界限非常清
               晰 。 " ⑤其实,这种界线是人为的 。 至于林语堂所云:从汉高祖到朱元璋,大量开业帝王出自于淮北,
               "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江以南者 。 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峻馍的北方
               人来享受 。 " ⑥更是不了解近代淮北的种植状况实乃长期环境灾难的积淀 。
                    1911 年,专家们报告,淮河造成的灾害,每年大约夺走了 1000 万人的口粮 。⑦ 费吴生估计,以
               1922 年为例,苏皖两省水灾损失达 61347 万余元 。⑧ 据导淮委员会统计, 1933 年以前,淮河流域每
               年损失合 333114818 银元 。⑨ 1913一1925 年,北京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不包括公债及借款)在
               33390 万元至 46160 万元之间 。⑩也就是说,即使按保守的估计,淮河水灾造成的损失几与北洋政
               府的财政收入相坪 。 这还是在黄河已经北归,洪泽湖平均水深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 。 至于洪灾造
               成的动辄万计、乃至数十万计的人员死亡,则更是天价损失 。 可以说,封建王朝对淮河的率性治理
               和长期蹂躏,使得近代淮北乃至全国民众承受了大自然最狂暴的报复 。


                   ① 陈琳: { 明代网州城考 > , { 淮安历史文化研究 》 第 I 辑,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0 页 O
                   ② 武同举辑录: { 再续行水全鉴(淮河卷 n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11 页 。
                   ③  江苏省长公署第四科: { 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 > ,商务印书馆 1919 年版,第 230 页 。
                   ④  于书云笨修: { 沛县志》 第 3 卷疆域志.. , 1920 年刻本,第 7 页上 。
                   ⑤ 胡焕庸: { 两 J住水利盐垦实录> ,中央大学 1934 年 12 月刊印,第 7 页 。
                   ⑥ 林语堂: { 吾国吾民 > ,岳麓书社 2000 年版,第 17-18 页 。
                   (  Walter  H.  Mall町 , China: μnd of Famine  (New York: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 1926) , p.5 1.
                   ⑧  宋希尚: { 说淮> ,京华印书馆 1929 年版,第 128 页 。
                   ⑨  陈采夫: ( 导淮与粮食> ,干1) 印信息不详,第 2-3 页 。
                   ⑩ 杨荫溥: { 民国财政史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 页 。
                                                                                                       25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